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世界环境日:用科学态度善待荒漠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而今春以来频频发生的沙尘暴,更使得人们关注荒漠的目光中又多了一份忧虑。

我们没有理由忽略面积广袤的旱地和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地球超过四成的土地为降水稀少的旱地,而全球人口的1/3,也就是近20亿人生活在干旱地区。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居住在干旱地区的人们还生活在贫困之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使得旱地荒漠化的脚步还在继续前进。荒漠化不仅侵蚀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而且严重影响着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

其实,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沙漠在内的荒漠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尽管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但只要没有外力的大规模入侵,荒漠不仅能够维系自身的生态平衡,与周边的草地、绿洲相互依存、和平共处,并且对全球气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

换言之,荒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无视大自然的规律,对其进行盲目开发,导致了荒漠的扩张: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在西部草原大面积垦荒,引发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七十年代初,苏联也发生了类似的生态灾难。在中国,塔里木河上游的大规模灌溉,致使下游断流、胡杨林成片死亡;黑河上游修建的水库截拦了河水,把原本水草丰美的东、西居延海变成了“罗布泊”;内蒙古南部的草原垦荒,使原来的草地沦为沙地……中外历史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其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人类不可能也不应该消除荒漠,正确的方向是纠正自身的思维和方式,防控人为因素导致的荒漠化,并与固有的荒漠和平共处。当前的问题是,居住在荒漠化地区的人们正面临贫困与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而人口的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欲望,更增加了应对挑战的艰巨性。

当然,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我们不必悲观失望。前车之鉴会防止我们再犯同样的错误,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扩大了国际合作的空间与机遇。问题的关键在于克服自大,虚心探究荒漠的演变规律,采取科学的态度善待荒漠,合理地利用荒漠资源。

大地无言,厚德载物。即使是荒凉的沙漠,不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吗?而今,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日渐成熟,又使沙漠成为可以预见的能源基地;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使干旱地区的高效农业成为可能;荒漠化地区的一些植物种类,被研究证明是治疗疾病的新药材;奇异瑰丽的荒漠和祖先的文化遗存,为新兴的生态旅游增添了新的内涵……

一位哲人说过:地球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但却不能满足我们无休止的贪欲。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旱和荒漠地区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更应记住这位哲人的告诫。

环境无国界,干旱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和自然环境,与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共存、休戚与共。今年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10周年,相互支持、协同作战,更加关注并大力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当是全人类更为自觉的共同使命。(赵永新 作者为本报主任编辑)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