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日电 联大1日继续就有关气候变化问题举行非正式专题辩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刘振民表示,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了47%,相当于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护等方式又净吸收了50亿吨二氧化碳。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3亿人,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亿吨。
今年6月初,中国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且设立了由国务院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国家方案》确立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重点领域的减缓和适应措施,还明确了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任务,包括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在一次性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至10%、将工业氧化亚氮排放稳定在2005年水平、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
刘振民指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近年来,国际舆论比较关注中国的排放总量,但忽视了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这个基本事实。目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还比较低,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中国仍有2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和2200多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口,城乡和区域的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为改善13亿人的生活,中国的“发展排放”难免会有所增加。刘振民说,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生产的商品为世界各国享用,而中国却承受着“转移排放”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刘振民指出,中国政府决心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污染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期待着得到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中国呼吁各方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实现互利共赢。
联大7月31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非正式辩论,主题为“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挑战”,这是联大首次就此问题进行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