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7日晨,从北京石景山某居民小区拍摄到的景象。当日北京再次遭遇沙尘侵扰。据介绍,16日下午,在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下,蒙古国中南部、中国内蒙古中部再次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扬起的沙尘随西北气流输送到北京。受此影响,16日中午12点至17日中午12点北京市区空气质量下滑至最严重的五级重度污染。此次沙尘天气是今春北京遭受的第14次外来沙尘影响。新华社记者赖向东摄
地质专家公布“北京尘暴问题治理”最新研究成果,称植树造林无法抑制北京尘暴
昨日(4月1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京举行了“北京尘暴问题治理”研讨会。会上称,北京地区所谓的“沙尘暴”实际是“尘暴”,而非“沙尘暴”。北京春天的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等地的干盐湖、撂荒地以及退化的草场。
北京所谓“沙尘暴”实为“尘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称,去年4月16日清晨,重达33.6万吨的尘暴突降京城。此后,他和林景星、王永等7名科研人员在河北、内蒙古等地调研,并撰写了《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性质和治理》、《京津地区尘暴治理工作项目建议书》,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和回复。“此次研究成果是对‘4·16’尘暴从现代生态环境地质学角度的科学分析。”专家从22个样品中得到了1119个数据,并从粒度、能谱、电镜扫描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4·16”粉尘与干盐湖最为接近,即北京4·16粉尘主要来自干盐湖,其次是撂荒地、退化草场。沙漠、沙地含粉尘物质极少,所以不可能成为“4·16”粉尘物质的发源地。
林景星指出,50多年来,京津地区一直是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治理“沙尘暴”,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没能有效地减弱“沙尘暴”。因为京津地区的所谓“沙尘暴”不是“沙尘暴”,而是“尘暴”。尘暴扬得高、搬得远,从2000米至3000米以上的高空飘来,植树造林根本不可能抑制或减轻其影响。
因此,对于北京尘暴的治理,要从修复干涸的盐湖区生态环境做起,应当采取用密度(覆盖度)更大的草被捂盖尘源地的办法,不宜用树林去“阻挡”它。
治理北京尘暴从修复干盐湖做起
“选用生命力最强的、能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土著先锋植群,对尘源区进行‘地毯式’的覆盖,对已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是治理京津地区尘暴的最佳方案。”林景星指出,碱蓬是目前最适合在干盐湖地区种植的土著植被。
林景星自信地说,如果采取这种思路去治理北京的尘暴问题,可以实现5年初见成效、10年中见成效、15年大见成效的目标。
■相关新闻
京城四区域布设“集尘器”
为了研究今春的尘暴天气,地质研究所设计了15个收集粉尘物质的“集尘器”,每个面积约2平方米,布设在北京不同的区域。包括南城的北京自然博物馆、西三环的北科大厦、紫竹院的中海紫金苑和怀柔四个区域的楼顶。(记者 郭晓军 吴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