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让沙漠“化害为宝”“沙尘暴之源”试解生态难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蓝天、金沙可以是灾难,也可以是财富,位于内蒙古最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就是如此。在本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日”来临之际,记者随同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专家们走进这片我国境内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同当地政府一起研究破解生态难题,让沙漠“化害为宝”。

对许多人来说,巴丹吉林这个名字陌生、却不遥远。近年来华北地区屡受沙尘暴侵袭,其境内源头就在巴丹吉林沙漠所在的内蒙古阿拉善盟。不过,去年,巴丹吉林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阿拉善盟环保局局长叶金宝援引了一组数据,阿拉善盟国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达93%。巴丹吉林沙漠所在的阿拉善右旗,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0倍。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以及过去牧区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影响,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在过去几十年严重恶化,必须采取对策。

与记者一同进入巴丹吉林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张百平告诉记者,沙漠面积持续扩张,除去气候因素,人为活动是另一大主因。过去在治理沙漠上出现了不少失误,如今看来都需要扭转。“过去,我们重建设——造林,轻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现在看来,防治的重点应该在‘退人’而非‘治沙’。”

著名沙漠专家、原兰州沙漠研究所所长夏训诚在新疆工作了半个世纪,以他对于沙漠的理解,将沙漠地区的牧民集中到城镇,高效率利用水资源,同时保护沙漠现有植被等生态体系,是保护的关键。

在阿拉善右旗,从2000年开始的大规模禁牧移民已经初现成效,目前全旗牧民中,已经有近5000人退牧还草,预计在今后几年,退牧的人口将达到8000。为了保证迁出的牧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旗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保障牧民的基本生活,平均每户每年可以获得政府1.8万元的补助,同时,积极培训年轻牧民,并向当地企业推荐就业。

不过,要让“退牧”成为可持续的过程,必须做到生态保护和发展并重。巴丹吉林沙漠是沙尘之源,同时,其自然景观、药用沙生植物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宝贝”。

在考察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阿拉善当地百姓,都自发地控制白色污染,无论是城镇还是野外,都看不到一个塑料袋。

夏训诚告诉记者,在全球气候因素作用下,荒漠化也许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人的因素可以减缓其速度。人与沙漠的关系,需要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和处理。而拿捏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平衡,需要科学的观念和方案,而从塑料袋这件“最难办的小事”上,当地的环保意识已经显露无遗。(记者/张懿)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
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沙尘暴不会侵扰北京奥运
六专家会诊沙尘暴 四大疑问尚未“尘埃落定”
沙尘暴在我国不可根治 今年沙尘暴比往年多
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