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今年以来,全国重卡行业不景气,国内重型汽车厂家普遍微利,不少甚至深陷亏损境地。
而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却是风景这边独好。今年上半年,全公司已完成利润13.4亿元,被公认为我国重卡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
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自言,近来每每遇上国内其他重卡“巨头”时,被问及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企业怎么能有那么大的利润?”
一手抓质量提升,一手抓节能降耗,两手都硬,高质量、低成本战略成为营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这就是重汽集团逆境中取得高利润的答案。
提升质量,首先向产品档次提高要效益。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利润大幅增长,关键在产品营销结构的变化:2006年,中国重汽自主研发成功HOWO系列重型车系列产品。HOWO系列产品拥有100多项自主专利,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业内称之为“重卡领袖”。“HOWO时代”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并创造出投放市场当年产销突破10000辆的“奇迹”。今年上半年,HOWO系列产品的销量已占集团公司总销量70%左右,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大大提高。
提高产品档次的同时,重汽还尽一切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以优良的产品打动用户。有这样两个生动的例子:其一,在重汽,根据售后服务的网络报告,出厂车辆每增加一次故障,扣生产部门主要负责人1000元。凭这一条,今年集团整车故障率下降50%;其二,针对当前油价上涨,公司对发动机的多项技术进行提升,新推出的节能II号发动机比原斯太尔发动机节油约5~8%,按照单车百公里平均节油2.8升、柴油价格4.7元/升计算,每行驶1万公里就能节省1300多元。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作为能源和资源消耗较大的特大企业,节约挖潜、增加效益,对企业效益的提高尤为重要。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说:“节能降耗是国家的要求,但更是我们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就像是没有人要求你吃饭你也要吃饭一样”。而这种要求,也确实被落实到重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
每年,在集团公司与二级公司签订年度经济责任指标时,都把节能减排、节能降耗、节能增效指标作为否决指标,与二级公司收入总额、领导干部年薪收入挂钩。以万元产值能耗降低10%为主的节能量化指标连年实施,有效拉动了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节能降耗的根本措施是科技创新。铸造中心依靠技术上的突破,使发动机的废品率由原先的高达30%以上降低到现在的不足10%。有关企业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目前生产和加工一个缸体的综合成本(不含税)约为6500元,按照济南发动机部原来30%废品率对应的平均每月报废缸体1200个计算,一年报废的缸体达14400个,形成的损失高达9360万元;而废品率降低到不足10%以后,每月报废的缸体约400个左右,年损失降低到3100多万,产生的效益超过6000万元。
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卡车公司总经理于有德介绍说,今年3月,他们投入十几万元对开卷机进行了改进,开卷范围从1.3毫米扩大到2毫米。“可别小看这0.7毫米,上半年就节约了几百万元!”
改革重组以来,中国重汽节能降耗指标顺利完成。据统计,2001年到2006年,中国重汽每万元产值能耗由0.52吨标煤下降到0.075吨标煤,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8.62吨标煤下降到0.60吨标煤,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由100吨标煤下降到8.4吨,每生产一辆重卡平均耗能由14.8吨标煤下降到2.05吨标煤,年均降幅33%;每生产一辆重卡平均水耗由172吨下降到33.11吨,年均降幅28%。节能降耗完成指标全国同行业领先。
节约增效、节能减排离不开管理水平的提高。新重汽成立不久,中国重汽就在国内首先实施了世界汽车工业最先进的订单生产方式,并于次年又实现了零库存的更高要求。每年因此减少的资金占用以百亿元计,仅节省财务费用就高达2亿元。从而使中国重汽在实现技术领先、质量领先的同时,拥有了另一种优势——产品的成本优势。
通过各种节约增效措施,中国重汽已连续5年每年单车成本降低10000元,今年更较去年下降了1.3万元。成本优势显现,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保持了每年递增3%的高增长,今年已站在第一阵营第一的位置,达到21%。(作者:记者 宋弢 姜言明 胡伟 通讯员 倪桂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