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人民币汇改以来累计升值逾7.35% 内地居民最快周三可买卖港股 -14省区科技投入增长超50%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占总量三成多 -两部委称已采取措施稳定物价 四大措施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 -最高立法机关拟六方面增强水污染控制 联合国造林工程河北遭毁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5个月来首降 机构预测8月份CPI可能超过6%  -劳动部:四举措提高职工工资 上海:工资增幅要与GDP增幅相适应 -9成上市公司中报盈利 净利逾2600亿 56只央企股五周涨幅过40%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逾7500亿美元 我玩具被召回美方有责任  -卫生部:短期实现城乡一体化医保不现实 京拟定期公示医疗事故  -中央下拨1.65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费
国有企业新一轮重组在即 央企掀起“注资潮”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2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了2007年中期业绩,截至6月30日,纯利上升73.8%,至人民币11.97亿元。

浙江沪杭甬发布的公告还显示,子公司浙江上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与浙商证券订立协议,进一步向浙商证券注资人民币7.046亿元,有关交易正待中国证监会批准。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正推动国有企业进行新一轮的重组,其中包括向旗下上市子公司注入更多资产,此举将使这些上市公司在投资者眼中变得更具吸引力。

根据国资委去年12月颁发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半数央企注资子公司

据瑞士信贷估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155家中央直属企业的资产中,约有50%的资产已经注入上市公司,而这部分资产对上述国有企业税前利润的贡献则占到了近九成。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今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指出,不具备整体改制条件的企业,要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上汽集团将旗下最具竞争力的汽车组装业务注入上市子公司上海汽车,而上海汽车以竞争力较弱的汽车业务以及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股票作交换。自去年9月以来,上海汽车的A股股价涨幅超过4.5倍。

上市公司因注资而前景光明

瑞士信贷的分析师认为上市公司会因资产注入而拥有光明的前景。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例。

中国远洋的母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运集团之一。中国远洋的新股发行计划已经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分析师预计发行所得将被用于将来的资产收购。母公司旗下庞大且利润丰厚的散装货轮船队可能成为中国远洋的首个收购对象。瑞士信贷的分析师指出,第一桩交易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完成,虽然这对提高中国远洋的每股收益作用不大,但却可以使其净利增长一倍。 资源类企业也是注资热门

海通证券的分析师认为,在此轮注资潮中,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资源类企业也很值得关注。

该公司董事会8月9日批准了一项股票发行计划,此计划旨在为五矿发展收购营口中板厂的控股权提供资金支持,该控股权此前为其国有母公司所掌控。

煤炭上市企业也是一大注资热门。申银万国的分析师认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香港上市企业都有望获得各自母公司的注资。

瑞士信贷的分析师指出,虽然注资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不会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重大,但由于企业购买了更多适合于现有资产的新资产,因此这些个体交易有机会释放出更多协同效应。(李语实)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相关文章:
纺织业最大重组收官 两纺企合并诞生63亿新公司
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鼓励并购重组促进业绩增长
宝钢6亿元售南通钢铁 意在加速内部资产重组
光大银行财务重组 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兰药集团重组尘埃落定 北京海吉星整体接盘
国内钢铁业又一重大战略合作 武钢重组昆钢
面临被整合危机 国药集团欲兼并重组意在何为
央行警告证券公司业绩易逆转 鼓励上市公司重组
吴晓求:证券业将经历第三次重组
钢协:钢铁业跨地区合并重组应形成四个核心基地
图片新闻: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高度达到100层 预计2008年初竣工
有造纸企业排污 南水北调调水水质面临严重污染威胁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