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园”任由自生自灭
专家张燕表示,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并未被政府部门纳入规划,他们现在都由“黑园”接纳
张燕在研究了中国和西方的学前教育之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西方,学前教育常被视作补救弱势群体后代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孩子家庭条件不好,国家就通过资金和项目的倾斜,让这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那些权贵和富商,可以选择让孩子去上贵族学校,不会过多占用公共资源。
张燕说,在中国,恰好相反。有权的,能让孩子进最好的公办园,享受有限的财政资源;有钱的,能进最好的贵族民办园;没权没钱的,要上廉价园,更甚者只能上黑幼儿园。
张晓东的“育苗艺术幼儿园”就是一所黑园,位于朝阳区东坝乡西北门村的民房内,有350平方米大,70名左右的孩子,多是农民工子弟。
2007年,从事推销生意的河北人张晓东经亲戚介绍,从前园长手里,花了5万多元,将这家幼儿园盘了下来。其中,包括3万5千元的两个月的房租,一架颜色鲜艳的滑梯,和一些桌椅板凳。
这些外来农民工后代每月300元的学费,就是张晓东所有收入的来源。3年来,张晓东从政府得到的东西,只有消毒水、口罩此类防治手足口病和甲流的物品,都来自防疫部门。
外地幼儿园频发安全事故后,张晓东被要求购置安全器具,他买了两根木棍,却因为没有资质,辣椒水和钢叉没买到。
在东坝乡,有18所未经注册的“黑园”,只有一所正规幼儿园。而西北门村的6所幼儿园,都是“黑”的。
西北门村村主任何万清认为,张晓东这样的黑幼儿园园长,更像是在做生意。但如果把这些黑幼儿园都关了,众多的农民工子弟将无处入园,对社会安稳会有影响。
而东坝乡另一黑园园长石梅认为,政府应扶持这些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幼儿园。“我们园里的孩子,跟名牌园的孩子一样,都是国家的未来。你不能只管他们,不管我们。”
石梅说,政府可以出台政策,进行教育评比,把那些教育质量不行的园给关了,给教育质量好的园转正,“但现在是,一股脑地都任我们自生自灭。那不公平。”
张燕也曾与北京市教育部门就这一问题做过交流。
“但在政府规划中,目前没有外来儿童的位置。”张燕说。
“公办园须对弱势者补偿”
有专家认为,只有启动公办园的排富原则,令其回归公益性,才能真正解决“入园难”
张燕认为,目前媒体报道的“入园难”其实是“选园难”———要选择一个能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好幼儿园很难。
在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有专家认为,投入方面的不合理,是导致不公正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位专家说,现在的财政投入等于是被权贵享有,如何使得财政投入能够对弱势群体产生补偿,那是需要我们动用智慧的,“也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对于如何保持学前教育的公正性、公益性,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世界上许多国家常会使用两种手段。
首先,保持半数以上的公办园,以调控、约束民办园的市场价格。
其次,公办园遵循“排富原则”,而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如美国,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有特色就学需要的幼儿上公办园。
张燕表示,许多国家的公办园都具有补偿低收入群体的功能,但在我国,公办园不具有这样的性质。
张燕还认为,应该改变对学前教育的刻板思维,开展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实践。这个模式主要面对中低收入人群,以社区为中心,发动多个家长,参与到对本社区孩子群体的教育中来。“政府可以扶持一些这样的试点。”
卢哲锋的孩子已进入育强幼儿园,卢说,他并不看重育强教小孩学体育技能,只是觉得能游泳小孩会觉得挺好玩。而且可以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
艾米在公办园进不去之后,又去考察了两三家民办园。她要么对教学理念不满意,要么对价格不满意,至今还未确定将孩子送去哪家。
艾米说,实在不行,让孩子再等一年入园。
在西方,学前教育常被视作补救弱势群体后代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孩子出身不好,国家就通过资金和项目的倾斜,让这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那些权贵和富商,可以选择让孩子去上贵族学校,不会过多占用公共资源。
在中国,恰好相反。有权的,能让孩子进最好的公办园;有钱的,能进最好的贵族民办园;没权没钱的,则上廉价园,或黑幼儿园。
———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
专题统筹 本报记者 闾宏孔璞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孙旭阳 孔璞朱柳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