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艺考不是高考的捷径”,成为社会各界告诫艺考生最多的一句肺腑之言。然而,与表面的热闹相比,音乐专业的报考情况却一直趋于稳定,并朝着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好的现象呢?
首先,考生质量越来越“精”。从2009年各省音乐专业的报名人数来看,音乐专业报考的人数趋于稳定。这种稳定与音乐本身的学科性质有紧密联系。除声乐的学习可以起步较晚之外,器乐的学习都需要“童子功”,很多乐器没有10年以上的基础,根本够不上报考艺术类专业的水平。正因为如此,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多数都是有备而来的。由于近年来新增艺术类专业较多,从音乐考生中分出去考别的专业的人数也相当可观,因此有些省市的音乐专业考生甚至减少了许多。此外,各省的省级考核考试为专业考试树立了第一道门槛,因此,音乐专业的招生趋势逐渐偏于“少而精”。
这正是多年来我国音乐事业良性发展的结果。从音乐专业招生的分类来看,基本分为音乐表演(包括器乐演奏、声乐演唱等与表演相关的专业)、音乐学(包括音乐教育,音乐艺术管理等)、作曲(包括作曲技术理论)和录音(包括录音技术与编导)几大部分。近年来,有些学校还新增了如音乐编导与策划等新专业,大音乐教育的观念已经形成,与音乐相关的各个学科不再分离独立,而是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无疑为考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报考空间。
第二,看似捷径,实则更难。曾几何时,想通过“艺考”这条捷径进入一流院校学习的考生还大有人在,现在又一新的理论已经普遍得到认可,那就是要想上一流院校,“艺考在某种程度上比正常高考还难”。艺术类考试曾经一度成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上大学的“跳板”,很多考生甚至高三年级才突击加入艺术类专业考试。
但与其它诸如表演类或是编导类专业不同,音乐专业的学习则是突击不来的。除声乐专业的学习一般需要三到四年较短的时间外(但相关乐理视唱等基本功也需要日积月累),器乐类的考生则要有“硬碰硬”的真功夫,需要日积月累地长期苦练和扎实的基本功。考生不但要经历初试复试和三试,还要奔波于好几个学校之间,甚至是坐着飞机到各地去赶场考试。为了准备专业考试,有些考生提前半年甚至更久便开始在要报考的学校附近学习,学校的功课自然会落下很多。考试结束,又要赶回原就读学校“恶补”文化课。专业考试通过,文化课没过或是文化课过了,专业课又差一点点的考生大有人在。因此音乐专业考生的复读率也是很高的。其实,复读未必是件坏事。复读的考生一般都比较自立,心理比较成熟,对自己要求严格。他们普遍认为复读是一种历练,一旦考取,则会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会非常努力和有目标地学习,对未来很有打算,并能够不断努力。可见,面临高考,选择音乐专业学习的人,一定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一定不是为了找一条通向高校的“捷径”,其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是能够克服一切难关的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