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独游戏成了压轴大题
数独,是一项18世纪末起源于瑞士的数字谜题,它作为今年上海交大冬令营测试的压轴题出现,实在出人意料。数独游戏玩法简单,但数字排列方式千变万化,可全面考验做题者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被不少教育者当作训练思维能力的绝佳方式。但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毕竟是一种游戏,在复习迎考的关键时刻,是决不允许孩子在这上面“浪费”时间的。由于缺乏训练和经验,很多学生在这道题上动了不少脑筋,却毫无收获。
北大自主招生中也有不少试题让考生连连称奇。例如,“成语新解”中,将“度日如年”解释为“日子过得很好,每天都像在过年”,要求考生按这种思路另外再写出两个成语;“语病改错”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两句歌词———“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和“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前一句取自《大中国》,后一句则取自周杰伦的《青花瓷》。看着眼熟,做起来却无从下手,这是很多学生的感觉,这样的“奇怪”试题在日常考试测验中确实并不多见。
教师观点
对于上海交大冬令营测试中出现“数独”,上海市七宝中学教师文卫星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诧。他曾留意过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近几年自主招生考试的试题,类似的“奇招”并不鲜见。2008年上海交大笔试中有一道关于世界杯预选赛预测比赛结果的题目,趣味性就很浓,解答本身用不到多少高中数学知识,但对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能考查一个人的学习潜能。
文卫星分析,高校自主招生除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和课外的拓展学习。他认为,这样的考法对高中教师,尤其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教师,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教学不能死抠课本,对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可以开设选修课,安排一些拓展内容。以数学学科为例,现在的数学课已不只是埋头做习题,人文数学的理念被越来越多老师所接受。今年上海交大数学科目第一题问学生,是谁最早将《几何原本》翻译成中文,可能会有一些老师在课堂里提到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样的老师还不多。
给广告商写封英文咨询信
“这里的考试题目和我们学校的太不一样了!”参加过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大多会有这样的感叹。今年上海交大英语作文有一题考的竟然是应用文。试卷提供了一则相机广告,请考生给广告商写一封信,详细询问此相机的售后服务,包括是否赠送相机包,是否免费送货,是否货到付款等。“确实有点出乎所料,网上购物、售后服务、免费送货等名词都不知道怎么翻译。”向明中学的一名学生如是说。
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采取面试形式,分个人面试和集体面试两部分。个人面试,先是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再抽题回答问题。文科侧重考生对于社会热点现象的思考以及对于相关专业的把握能力;理科则会考查大学与高中教学的交叉点,有相当的难度。集体面试6到7人一组,就某一问题进行30—40分钟的辩论。题目涉及很广,多结合社会热点、国际国内时事,如金融风暴、世博会、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如何看待早恋、上海是否要建造最高楼、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等。面试教师会在辩论的过程中观察考生的思路、谈吐和表达能力。个人面试和集体面试题目的共同特点是,不要求一定给出结论或者答案,主要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与策略。
教师观点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考的是学生的才、学、识,而相对应的,考题形式则呈现活、博、专的特点,总体难度与高考相比确实要高出许多。高校选拔学生更注重基础与提高两部分相结合,即使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设计也常常出人意料,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不少考生感到“难度不小”。
就北大自主招生笔试语文科目的试题来看,整张试卷既包含“死”知识,也内藏“活”内容。黄玉峰认为,这些题目出得非常灵活,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历史、政治、哲学等都包罗在内。作文题是要求学生驳斥“腐败无害论”的观点,“这篇作文要写得好需要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黄玉峰认为,高校自主招生中所体现出来的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导向非常好,这对当前应试教育是一种冲击,可以引导学生更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阅读材料选自鲁迅《求乞者》
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没有一点特别的“内功”也许会感到“难以招架”。走出上海交大冬令营测试英语科目考场,考生们纷纷感叹:“自主招生的英语考试比学校考试难多了!”松江二中的几名学生反映,英语科目生词多,题量大,时间紧。
如果以学校所讲授的这些知识,来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是否足以应付?这几名学生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要在这样的考试中游刃有余,平时在课外肯定要有意识地积累很多知识。”据这些学生反映,由于高中课业负担较重,他们日常的拓展阅读相当有限,最多也就是翻翻学校订阅的中学生英语报。
难,是很多考生对自主招生笔试的最深印象。作为理工科高校,上海交大的数学科目测试难度并非一般考生所能承受,尤其是那些没有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学生,可能会完全摸不准方向。
而即使是常见的阅读分析题型,北大选用的文章《求乞者》是鲁迅作品中相对较难的,阅读理解的要求相当高,要求学生的知识掌握不仅要“广”,还要“专”。
教师观点
华东师大二附中化学首席教师施华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与高考相比,知识点的考查要求要高出很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北大考到焓变、熵变、自由能变等知识,这都是大学化学专业一年级的学习内容。
但施华认为,从高校选拔的角度而言,高校自主招生的目标就是优中选优,提高难度无可厚非。在这样的考查测试中,高校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即使一些学校或老师在考前会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但多半也只是解题思路和方法上的指导,猜到具体题目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正因为如此,一些学生对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的灵活多变、出人意料的试题,一时不能适应,就会产生“难”的感觉。
对此,上海交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其实他们并不刻意追求偏题、怪题,但由于选拔不是以中学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大学各自的要求为标准,由于高中教学与大学要求之间客观存在着一段不小的距离,相当一部分考生感到试题太难或太偏,应该属于正常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