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底,贵州凯里市30所中小学和职校的校长接到了凯里市教育局的红头文件,文件要求各校在当地《黔东南日报》作“凯里教育开放30年”专栏宣传,费用从生均公用经费或办公经费中列支。从12月5日开始到12月18日叫停,该市共有16所中小学宣传展示过,近6万元的教育经费就这样变成了报纸上领导视察的照片和形形色色荣誉的罗列。
在我看来,凯里教育局个别领导为了充当“教育战线”的胖子,其所打肿的,是全市所有教师学生的脸,是该地区教育事业的脸。
公用经费应用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培训师资、救助贫困生等。可那些急于出成绩的教育战线领导都愿意追逐轰轰烈烈的宣传效果,似乎非如此就不能在社会上造出浩大声势,也不能在改革开放30年的宣传中突出教育战线的巨大变化。也因此,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正常”的经费使用往往后置。
学校平静运转,学生快乐学习,教师认真教学……这样一幅师生平静简朴、如对煦阳的问学图景,与大吹大轰、虚胖发肿的教育成就宣传比较起来,哪一种形态更符合教育的规律、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并不难判断。然而,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当局那里,标准似乎并不一致。中国教育之所以屡遭诟病,当与其做法越来越偏离教育的本质有很大关系。其当事者不是认真钻研教育的规律,而是把很大精力用在硬件的建设上,用在虚浮的造声势搞宣传上。以这样的办法塑造出来的光辉形象,不过是浮肿的胖子而已。
我们常看到,上级领导视察的照片、本校校长的大头像、花色各异的奖章奖杯等,都堂而皇之地以广告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学校不是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为本,而是以上级领导的视察、名目繁多的评比为本。此风起自何时不好考证,不过,何时消弭,在我看来不容乐观。即便是贵州凯里的报纸集中宣传展示,也只是叫停而已,那位教育局长还在那里喊冤、认为社会不理解呢!
其实,在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塑造“教育胖子”的运动中,教育局长并不冤枉,一纸文件,各校闻风而动动用公权力的心理满足已经产生了,宣传的部分效益也照单全收。现在需要做的,不过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策划一些新的宣传由头而已。真正的冤大头,依然是那些正在受业的学生和传道的教师。原本就不多的教育经费又被占用,教师的正常教学可能就要受到影响;而学生,则很可能又将难以避免地被收取变换了名目的费用,这同样也是有先例的。
推延开来,类似“花钱买版面”这样旨在“宣传教育战线成就”的举动,根本上是在一点一点蚕食教育事业的根基。一者,某一时段因为宣传需要而营造出来的伟大成就,并不能根本解决该地区教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再者,因为这种宣传展示而产生的虚幻感受,反过来还会遮蔽对该地区教育存在问题的观察认识。这样的成就累积越厚实,问题就会被成就的雾障遮蔽得越严实。及至“皇帝的新衣”终于褪去,历史不能逆转,教育的欠账已然形成了。(胡印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