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观点集粹·正方PK反方
●低头向受众,教育功能虽然相对减弱,但在学生对教材兴趣减弱的背景下,选用其容易接受、利于传播的内容,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式。
●央视可以大拍武侠剧,教材为什么不能选用武侠读本?如果承认武侠小说是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种,是中国文学半个世纪的重头戏,其入选教材当是必然的。
●金庸武侠是连载作品,即时写就,艺术性不高。但是抱持这种想法的人,却忘记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忘记了杜甫“下笔如有神”,忘记了古人所谓“倚马可待”,忘记了文学作品的质量不是以写作时间长短分高下的。
●金庸和鲁迅没有可比性。两者都有其局限性,两者都有其优点,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流传最广泛的作品,选入课本也无可厚非,我们可以批判作品的局限性,但不可抹杀其存在的价值及历史意义。
●如果说金庸小说入选今天的学生课本是“一种堕落,是大国文化的堕落”,那么中国此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不是也错了呢?新文化运动将百姓难知难会的文言文变成现今为大众所熟悉的白话文有什么不好呢?在当时白话文的普及也是被认为对国学的亵渎,而几十年过去了又怎么样呢?
●教材只是一个读物,不要把它看得多高多重要,真正教育人的是社会。如果社会文明塑造起来,对青年们、学生们的素质才会整体推动促进。
●金庸作品属文化快餐,不能与鲁迅作品相提并论。
●我们的文化教育确实浮躁。市场意识的潜移默化,有了附和受众的趋势,比如文化的低俗化,比如教材向学生兴趣的靠拢,比如教育中对学生的迁就,化的作用有所减弱,而代替之以所谓“互动”,并觉得是历史的进步。
●高中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思想深度,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启蒙之作,深刻剖析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正是中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不可取代的经典佳作,怎么能够随便乱删?
●鲁迅的文章都是很深刻很有引导意义的,是在绝望中还存在的一丝微薄的希望,是对社会的现实反映,他笔下的很多问题现在还存在着,他的文字唤醒着人们的良知。教育是严肃的事,教育的文章也是严肃的事,不能为迎合而迎合,娱乐而娱乐。
●目前语文教学的困境不是换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的。由于我们的教育方式考试体制有问题,考试体制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功利化,如果按照时代背景、作者介绍、重点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标准去讲解,再好的文章也是味同嚼蜡。从这一点来看,我们需要改的是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不改变教学模式,只换几篇课文只能是换汤不换药。
北京版部分新增篇目
《游侠列传》《许三观卖血记》《哦,香雪》《秦腔》《棋王》《聂小倩》《龄官划蔷》《红灯记》《杨门女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百年孤独》《变形记》《西西弗神话》《新鲜的网络语言》
北京版部分被删篇目
《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雷雨》《南州六月荔枝丹》《陈焕生进城》《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促织》《廉颇蔺相如列传》《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
新闻链接
●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曾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入选,因小说中含有一些关于性的描写,引起家长的担忧和争议。
●2004年,深圳市育才中学语文老师严凌君编写《青春读书课》中学生系列人文读本出版,丛书中收录的崔健的歌曲《一无所有》、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篇引起较大反响。
●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Q版语文》,用“MM”“视频聊天”“晕菜”等新新人类词汇重新叙述了《孔乙己》《愚公移山》等30余篇课文,被认为是完全颠覆传统语文教学逻辑的另类语文读本。
●200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第一次出版,其中节选的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个章节被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
●2005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试验本)印有关于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及新闻特写。同年,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被列入高等教育出版社新版《大学语文》诗歌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