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应对之策
郑国光表示,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气侯变化,气侯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的文明的进程。
从当前来看,减缓和适应气侯变化,应该并重,但是应以适应为主,我们必须采取切实的行动来重视和加强全球气侯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灾害的防御工作,化解气侯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即使现在人类不生产,不生活,气侯变暖还是要继续的,因为这个温室气体的寿命是50年到200年,这是它本身的惯性。所以气侯的灾害,总体上是趋多趋强。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该成为当前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应该研究气侯变暖,我国气侯变化发生的频次,强度等等,提高气候灾害综合应对的能力。特别对人居环境,要远离灾害多发区,易发区。修订脆弱行业或部门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
第二条建议,要高度关注全球气侯变暖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
加强气侯变暖背景下气温、降水、蒸发等变化对森林、草地、湿地、湖泊、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进一步加强极端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调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上述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第三条建议,就是切实增强农业适应气侯变化的能力。
特别是气侯变暖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的变化,以及干旱洪涝等极端气侯灾害,造成农业生产自然风险的加大,加强农业适应气侯变暖的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第四,逐步的减缓放牧的强度,恢复草地生态功能。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目前我国草原的载畜量过大,北方草原区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承载能力来确定载畜的数量。根据气侯变化的趋势,科学的调整草地承载的标准和放牧的强度。
第五,要持续的保护森林,加强森林灾害的预测和防控。针对气温、降水、蒸发等季节性变化,进一步强化冬春林地看护防火,夏秋封育、保养。
第六,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证绿洲的安全。
第七,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城市植被的覆盖。
第八,加强应对气侯变化的科普的宣传。特别提高社会各界保护气侯、生态与环境的科学意识。(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