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七、结论与意见
本月宏观形势总体基本符合预期,结合总体形势,我们提示企业重点关注贸易摩擦加大带来的出口环境恶化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导致的关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问题。此外,节能减排方案的出台在对经济发展形成重要约束的同时也为环保产业将获得巨大市场空间。
(一)出口环境趋紧,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博弈中找准定位?
贸易摩擦的密集发生和产业冲突的增多已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挑战。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外需形势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增大等因素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如何在全球博弈中找准定位、实现“突出重围”,是国内产业和相关企业实现生存与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1、贸易摩擦:从产品出口限制转向宏观政策层面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保持高位,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国共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6起,涉案金额71亿美元,发生纠纷的对象不仅来自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也来自于巴西、阿根廷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其中既有针对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也有针对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10年中国出口约占全球总量10%,而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约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
贸易纠纷是表象,根子还在于产业结构的同构性。我国与一些国家部分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如果不能形成产业的核心国际竞争力,只依靠低廉的要素成本优势,那么外部需求稍有“风吹草动”,外贸出口就很容易招致激烈的贸易摩擦。统计显示,钢铁、化工、石化、电子信息产业遭遇的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都位于我国各行业前列。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国内产能过剩、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行业或者是产业结构与国外趋同、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产品直接展开竞争的行业。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向人民币汇率、市场准入、自主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最后直抵宏观经济政策和制度层面。
2、纠纷升级,贸易环境趋紧
随着我国制造业以及工业制成品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加强,客观上会形成贸易摩擦和产业冲突增多的局面。事实上,当前中国外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空前复杂和严峻。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国际市场需求仍然疲弱。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等专家近期表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等事件的叠加效应,使得全球市场处于“新危险区”。同时,由于美国一再祭出量化宽松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承受着严峻的通胀压力。世界经济形势越是不好,国际贸易竞争越是激烈,国际贸易摩擦越是增多,我们就要更加重视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从长期来看,经历了空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场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度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酝酿:从美国政府出台的“国家出口倡议”、欧盟出台的《贸易、增长与世界事务》的对外贸易新战略,到印度的商品出口计划,都提出在未来三五年内更加重视扩大出口,以期拉动本国、本地区的就业。这不仅意味着未来国际市场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同时也意味着这些经济体保护内部产业的呼声和反对全球化的情绪可能抬头,我国将首当其冲。例如,2010年以来,美国为加大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力度,通过修改其国内法律的方式强化贸易执法,其中强化执法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我国。
3、积极应对摩擦,推动贸易发展方式转型
充分发挥包括商务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商协会和应诉企业在内应对机制作用。具体看,商协会充分发挥自律、协调功能;产业部门做好预警及信息服务,与国外市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互动;企业要积极应诉,组建高效的应诉团队,调动包括进口商在内的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渠道综合应对,同时主动地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如建立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掌握抵御贸易摩擦的方法。 而对于主要的贸易摩擦对象国来说,也有其独特的应对策略。例如对于欧盟的贸易救济调查,商务部公平贸易局郑伟建议,由于欧盟采取27个成员国投票的独特的表决机制,涉案中国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成员国的工作,同时与欧盟下游企业、进口商结成同盟军利用其共同体利益条款“打掉”相关的贸易救济措施申请。
从制成品、高新技术在总体出口中的占比等数据看,中国与德国没什么区别,关键在于面对全球产业链新的分工模式,一个国家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提升关键不在产业的升级而在于生产价值环节的提升,因此我国企业要尽快实现从低附加值产业向资本技术或信息管理密集的高附加值环节的提升,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
(二)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交易趋冷对地方融资能力形成制约
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尽管总体可控,但风险正在不断聚集,部分地区出现的“停止付息”进而引发地方债流标事件表明其财政风险已经暴露出来,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将进一步严格和规范。此外,土地收入方面也不容乐观,地方政府加大供地力度,然而,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及资金链问题影响,土地市场交易数量却非常低,2011年8月,12个重点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降至80公顷,而上年同期为438.13公顷,且大部分成交土地为底价成交。北京土地储备中心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北京年内供应住宅地块合计35块,总建筑面积475.5万平方米。业内人士指出,要完成年度供地任务,北京需要在接下来几个月内加速推地动作。同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北京。8月31日,上海20亿元出让的4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9月1日在广州最大规模的土地推介会上,9宗地块中有8宗以底价成交。一方面各地政府面临完成2011年度供地计划的压力,另一方面土地市场的成交数据却并不给力。因此,在地方政府不能举债的条件下,其融资能力相对于庞大的投资建设任务将更显不足,尤其对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限制敬爱那个较为明显。
(三)节能减排促进调结构,环保行业迎来巨大市场空间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加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同日,国务院全文下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方面,均较“十一五”有显著下降。方案指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方案提出,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调整能源结构等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措施,这将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方案还提出,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并对于落实方案总体目标安排了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体系。这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环境。我们认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在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众多行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百余项节能、减排、减碳政策的全面公布,将从结构转型、经济杠杆、监管强化等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拉动节能环保产业4万亿元产值的形成。(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撰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