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的差异化复苏主要表现是在新兴国家出现普遍过热迹象的同时,发达国家仍表现低温的通货紧缩现象。
刘军红认为,新兴国家呈现通胀压力的同时,发达国家又表现了通货紧缩的隐忧,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呈现双重结构。从国际政策协调上看,这种双重结构使各国的政策协调难度加大,给世界经济复苏环境平添了新风险。
张茉楠认为,差异化复苏造成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两极化,发达国家很长时期内需要维持低利率,但新兴国家的货币政策受到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问题的困扰,这种政策矛盾和不确定性,是世界经济面临的又一重压力。
美洲开发银行行长莫雷诺近日就表示,拉美国家面临的头号政策难题是,既要利用货币政策或资本管制来减缓资金流入,同时又不完全杜绝资金的流入。
张茉楠指出,金融危机复苏进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除了关心全球经济短期增长外,更关心的是全球经济如何向更加均衡、公平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强烈呼吁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话语权的金融改革,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似乎更难弥合,这种改革的进程更为艰难。
她提到,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是逆差国与顺差国、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的不平衡,更是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不平衡,但是这种失衡的国际债务循环体系还没有被彻底打破。
债务问题是前期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从未来的趋势看,消费型国家、生产型国家、资源型国家的债务债权链条也很难被打破,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经济走向复苏过程的背后依旧是全球利益与财富分配的巨大失衡。
对此,张茉楠认为,发达国家寄希望于发展中国家创造复苏的条件,更要尊重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利益,只有这样才可能建立“强劲、持续和平衡”的增长框架。
在近日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董事长葛霖表示,金融市场会持续脆弱,全球不平衡会持续。
葛霖说,目前市场缺乏信心,若全球失衡问题未能解决,未来还会出现危机。但他认为,实现新的平衡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会经历5至10年的转型期。他同时还强调指出,市场的重新平衡不仅是国际层面的,还应该在各国内部进行。
要增长还是要平衡
张茉楠形容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仍是在“走老路”,对于世界各国来说,当前应是“转弯”进行时,应转换经济增长轨道。
虽然这种转换面临很多矛盾和冲突,将是漫长而曲折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实质性突破,但是需要拿出智慧、勇气和耐心,重新审视我们的增长,转变思维,认清是增长更重要还是均衡可持续的轨道更重要。
张茉楠认为,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如此,出口导向型战略难以为继,中国应更密切关注如何在新的全球经济结构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我为主,增强主动性,一方面调整好国内经济结构,转向内生性增长,另一方面加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她认为,从这一点出发,短期内中国经济是否二次下行不应该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应该回归理性和常态,并摒弃失衡状态下不理性的繁荣。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近日也多次对媒体表示,中国在现阶段不应该去推动过高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实现平稳增长,以调节失衡的经济结构。她认为,如果去刻意地推动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更高的增长,可能引发通胀恶化。更重要的是,推动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更高的增长,也是资源消耗的低效率增长,这并不利于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记者皇甫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