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内,重庆村级班子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的119个“难点村”被成功“攻克”,占全市“难点村”总数三成,全国村务公开办督查组先后三次向全国转发“重庆经验”。这是近日记者从全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推进会上获得的消息。
“难点村”问题多,个个都是“硬骨头”
据了解,按照中央部署,我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始于去年4月。当时全市排查出376个“难点村”,涉及32个区县。
一样的“难点村”,不一样的“难点”。统计显示,这些村存在的问题多达6个方面,涉及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务不公开或假公开、干群关系紧张、集体经济薄弱等。
这些村,一度是当地各级干部都不敢碰的“硬骨头”。例如黔江区改革村,因为一座桥的连接道走向问题,导致当地两个院落村民发生矛盾纠纷,去年7月被列为市级“难点村”后,又被中央列为全国38个治安“重点”村之一,无奈地成为了“国家级难点村”。
“一村一策”巧用劲,后进变成先进典型
治理“难点村”无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在数百次调查摸排后,我市采取了“一村一策”的工作方法,即针对各个“难点村”的不同情况,逐个研究制定治理方案,不搞一刀切。
依旧以改革村为例,治理工作开始后,经过深入群众广泛调查,听取民意,黔江区决定分别修建两个院落的连接道,以及连接两处的环道,之后还制定了一揽子的产业发展计划。两大院落村民多年的矛盾,自此一举消解。
目前,改革村已是黔江区新农村建设“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376个“难点村”治理,已完成119个,占任务总数的31.6%。32个区县共向“难点村”投入资金1.54亿元。(记者陈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