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行政成本有望单列”
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称,现有预算公开还需要改进
行政成本界定有一定难度
新京报:从目前几个部门公布的预算情况看,公布内容都比较简单,公众很难看清各项支出的去向。
孟景伟(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今年是北京部分部门财政预算向公众公开的第一年,各部门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执行中也有快有慢,目前财政部门正督促各个部门尽快公开,同时尽可能地公开更多内容。
新京报:公开的内容中,公众关心的比如行政成本、“三公”费用等都看不出来,无法实现监督。
孟景伟:如何更清晰地界定行政成本,是财政部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对预算编制进行科目改革。从现有的科目设计看,预算主要有两种分类,一是按照支出功能划分,如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一是按经济分类划分,如水费、电费、培训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
按照功能分类,主要反映钱花在什么方面;经济分类反映钱花在什么用途。但三公费用为何体现不出?比如培训费用,有国内的培训,有国外的培训,这样很难界定哪些是国外培训,也就是出国的部分费用。再比如公款招待,目前的预算编制中没有这个科目,而只能在具体的项目上体现。比如一个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时,必然会把招待费纳入进去。
为此,从现有的情况看,一些预算公开情况,离老百姓关心的还有一个距离,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新京报:有没有可能将行政成本单列出来?
孟景伟:对于行政成本的涵盖范围,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从科目界定上,看有没有可能单独列出来,从而加强行政成本控制。从长远来看,将其单列是一个趋势,但其界定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结余资金多不意味着浪费
新京报:从公开的部门,比如教委、民政局来看,上年结余资金数额较大,这是不是意味着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很低?
孟景伟:近几年来,财政局正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一个部门预算资金沉淀两年的,将予以收回。但出现结余资金,可能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客观条件出现变化,因此难以执行。对于2009年一年未执行的,纳入2010年的预算,将安排新的项目。
同时,对结余资金要辩证地看。一方面财政改革后,财政部门能够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监控,防止资金挪用;同时,各个部门的法律意识也强了,对于执行不了的资金,不会挪用,也没有乱花,这也是一种节约资金的表现。
比如以前,有的单位怕结余,就出现乱花的情况。在目前这样的监督机制下,结余资金较多,在结果上客观会造成时间差的损失,资金效益不高,但不会造成浪费。
新京报:个别部门预算外收入额度较高,比如教委就有16多亿元的预算外资金,这部分如何监管?
孟景伟:这些费用都提交人代会审议了,都在监督范围之内,不会疏于监管。
月底前公布预算的45个部门
农业局、水务局、园林绿化局、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计生委、文化局、教委、体育局、科委、文物局、规划委、科协、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农林科学院、人艺、卫生局、人保局、残联、民政局、药监局、中医管理局、环保局、市政市容委、交通委、国资委、安监局、粮食局、住建委、发改委、地勘局、公安局、市检察院、市高级人民法院、投资促进局、工商局、司法局、统计局、旅游局、编办、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商务委、口岸办、中关村管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