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3125米、横跨西江磨刀门的珠海大桥。
2009年初,国务院通过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珠海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这一年,珠海的GDP达到1037.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但如果将这个数据放在珠三角九城市中,却只能排名倒数第二。
作为珠三角的西翼,地缘、资源环境俱佳的珠海,在东翼飞速发展的面前,感到焦灼。西翼不举,珠三角何以腾飞?
万丈高楼平地起,核心城市的定位跃然纸上固然让珠海的领队人欣喜,而面对当前珠海发展的种种问题,破局点在哪里?
要实现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掀起新一轮的大发展,打破现有制约珠海发展的交通瓶颈无疑将是重中之重。
沧海沉浮:珠海交通从“超前”到沦为配角
“交通瓶颈是制约珠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今年的珠海两会上,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在分析珠海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慢的原因时,感叹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在广东当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正浒博士看来,珠海乃至珠江西岸路网不够畅顺,是珠三角经济“东强西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回首珠海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曾一度以“超前”而出名。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趁着当时交通建设的大热潮,珠海人开始着手建设连接高栏港与广州的广珠铁路,提出了建设伶仃洋跨海大桥的构想,并在唐家湾建成了淇澳大桥,准备从这里起步,横跨珠江口牵手东岸的国际大都市香港。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广珠铁路在建设两年后停了下来,伶仃洋大桥连接香港的梦想,也在淇澳岛上戛然而止。
珠海人曾引以为傲的机场、港口,也渐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机场成了全国唯一未通高速公路的大型空港,港口是全国唯一未通铁路的深水良港,没有周边的配套交通设施“双港”的功能完全无法发挥。
环顾周边城市,珠海的交通设施已大为落后。机场、港口、口岸之间缺乏快速的通道连接,大型深水码头建设滞后,通往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不足。作为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的珠海,成了珠三角的“交通末梢”,在发展中逐渐沦落到“配角”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