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北京多位经济学者分析指出,国内进口需求增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及春节因素,是3月份可能出现六年来首次月度逆差的原因。专家学者认为,这种变化并非全年、全局性的变动,料将不会持续。
温家宝总理3月22日在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的境外代表时透露,3月份以来中国出现贸易逆差逾80亿美元。此前一天,陈德铭表示,中国今年前两个月进口同比增长了64%,预计3月份将首度出现贸易逆差。中国上一次出现月度贸易逆差是在2004年4月,当时包括原油在内的全球商品价格上扬推高了中国的进口额。
今年以来,商务部官员在多个场合表示将积极推动进口贸易便利化等政策措施以扩大进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口高增长很大程度是进口激励政策推动的,数据表明扩大进口措施起到了作用。
对于逆差的出现他并不觉得意外。梅新育指出,3月份上旬出口是来自于2月份的生产,2月份有春节影响。春节对进口方面,特别是奢侈品需求不降反升,今年天气较冷也增加了能源需求。此外,一些出口企业担心反危机的外贸鼓励政策取消,因此将本来放在3月份出口的货物,可能在农历年前“抢关”先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较快,带动了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进口初级产品价格涨得比较高,而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涨得很慢甚至还在下降。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这是中国在减少贸易顺差的过程中一种短期的现象。近年来首次月度贸易逆差的成因是中国加大进口力度,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不具有长期趋势。
自1993年以后,中国再没出现过年度贸易逆差,自2004年4月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月度贸易逆差。就贸易逆差未来的持续性,梅新育认为,从全年看不会出现逆差,“因为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一半,而加工贸易是天然产生顺差的。在可预见的未来,除非中国采取了非常失策的做法,否则即使是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货物贸易也很难出现逆差,但顺差规模可能会缩小。”
梅新育强调,进口的高速增长是在政策激励下实现的,经常项目下如果出现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取消、暂停这些政策来抑制进口的增长速度。因而对整个外部经济平衡来说,并不是全年、全局性的变动。
祝宝良也认为,逆差不一定形成趋势,由于在较长时间内居民储蓄率还是会大于投资,在提高消费降低储蓄率时还会有资金要外流,表现在贸易上还会是顺差。目前只是短期性的,而非结构性因素,而结构性问题还不是一时半时可以解决的。(记者 贾磊 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