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现货价格暴涨加之市场资金推动使得国内白糖期价大幅飙升,其中主力合约R S1009从11月初的4800点左右,一路狂飙至5400点以上。行情的大幅飙升引来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抛糖调控举措,12月10日,首批20万吨国家储备糖投放市场。受此影响,国内期货市场以大幅跳跌盘面来应对,调控威力得到反映。
光大期货分析师车勇对此表示,更为关键的是后期还有30万吨国储糖已经获得批准。可见,抛储对市场带来压力,不仅使市场供应增加,同时也打击多头信心,令多头感到压力。
还有消息显示,截至12月5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宣布在内蒙古等17个油菜籽主产省区累计收购临时储备油菜籽403.9万吨,已加工成油136.6万吨。另外中储粮手中还握有去年收购尚未销售出去的约500万吨临时收储大豆,可压榨成油约100万吨。这样,一次即可向市场投放超过200万吨以上的食用油,足够全国使用一个月以上。
根据中金公司分析员王汉锋和高挺的判断,“面对通胀压力,中国政府的调控手段一般都是行政手段在先,利率及汇率政策在后的方式。”历史上政府宏观调控的经验表明,虽然政府应对通胀的调控手段可能带来一些短期的波动,但很难在不改变基本面走势的情况下改变物价的趋势。
“中国通胀很有可能在年底由负转正并逐步上升。”中金公司在最新发布的投资策略报告中作出如此判断。中金宏观组预测明年全年通胀是3%,已经高于市场的预期。摩根大通中国区投行副主席龚方雄近日也表示,中国的通胀主要是输入性的通胀压力,内生性通胀压力很小。
有专家表示,在继续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前提下,采取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融资渠道创新等货币政策的微调,对防范通胀压力或有助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危机后企稳回升的初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应该得到保证。但同时,也应该考虑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和经济恢复后的上行之间可能发生的共振对物价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微调,并积极研究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可能及时机选择。
摩根大通中国区投行副主席龚方雄对此表示,明年是相对复杂的一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其中首先是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他进一步表示,通胀将主要体现为资产价格通胀。当前环境下,中国不应该单方面加息,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重现的情况下,加息可能导致流动性更加泛滥。“不可否认,人民币要具有主动性,可控性。但明年让人民币汇率有3%至5%的升值,是很积极的政策。”对此,不少经济学专家则认为,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反对升值。
聚焦 3 背景链接:多项农产品涨价成百姓关注热点
在涨价潮的影响下,有的消费者为了多买几桶食用油而重复排队十几次,有的超市为保证货源而不得不采取限购措施,这些稍显极端的“抢购”现象真切地表明了农副产品上涨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8月份以来,我国食品价格开始整体高于去年,11月份,粮食、鲜蛋、鲜菜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4%、5.5%和18.6%。最新监测结果显示,食用油和猪肉价格已经连续多日上涨,蔬菜价格以降为主,淡水鱼价格后市看涨,牛羊肉、成品粮、禽蛋、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粮食方面,据国家发改委监测,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至11月,小麦收购价格分别上涨8.1%、8.2%和12%,稻谷收购价格分别上涨6.3%、9.5%和5.4%;同期面粉和大米零售价格也全部出现上涨。
猪肉价格从11月份开始就基本保持上涨态势。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监测,12月11日,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猪肉(精瘦肉)零售价格平均每500克为11.98元,比一个月前上涨了近0.3元。另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价格在11月30日至12月6日的周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9元,已经连续4周上涨。
相比之下,食用油的涨势则更为迅猛。12月1日,中粮集团旗下的食用油品牌“福临门”正式宣布提价,涉及几乎全系列的油品品种,提价幅度在10%到15%。同时,另一大食用油品牌“金龙鱼”也开始提价,其他一些食用油生产商随即跟进涨价。
此外,白酒和乳制品的“集体式”涨价也是箭在弦上。12月13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起,适当上调贵州茅台酒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3%。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是明显的,随之便有媒体报道称中低端白酒也在酝酿涨价,有可能从下月开始全面涨一成。
乳制品行业或许会遵循类似的涨价轨迹。日前,雀巢中国宣布将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上调旗下多个品种的乳制品。虽然其他乳制品企业大多声明不会跟进,但业内人士预计,由于国际奶粉价格已经连续数月上涨,上游成本终究会传导到下游价格上来。
“被涨价”成了关于涨价现象的流行语,可见人们不只是担心涨价本身,更是担心涨得“不明不白”。有网友就质疑农产品的涨价向来都是由企业自己说了算,其背后的生产成本、利润状况,公众难以知晓。还有网友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受益者本来应该是农民,但利益最终却没有真正落到农民身上,而是落到了流通环节中的商贩手中。
不少网友认为,“涨价”并不可怕,关键是涨价之后如何保证普通百姓的生活不受影响,政府要想办法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保证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物价上涨速度,而不是“百姓收入涨一涨,物品价格翻几番”。(陈伟 张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