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天然气涨价成定局 川气东送出厂价涨10% 有望再减稀土出口数量 -七成国企进军房地产 国进民退是炒作 八成央企下属境外企业盈利 -中国启动对美汽车双反调查:最快10月底出结果 我月饼海外受阻 -光伏产业核心技术被外国垄断 财政部12.7亿补贴太阳能屋顶计划  -住宅成交量降一半 深圳官方报告预测房价将跌 中小城市楼市分化 -国税总局核查中石油 超额补贴收入应征税 专家称主要针对大企业 -台风"巨爵"已致广东罗定3死1失踪7000人被困 信宜4人死4人失踪 -中国内地报告甲流确诊病例超万例 国家储备1300万人份药物完成 -创业板IPO启动 七家企业首批过会审核 无碍A股市场 支招 攻略 -中国7月增持241亿美国债 规模再破8000亿 渣打称我持有量被低估
首页>>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还远未到可以忽视出口之时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9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必须将经济的拉动力量,从出口转到内需。可是,这到底不是在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即使从更长时段看,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仍然还是人力资本成本低,最具有优势的部门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没有出口的增加,就没有中国经济的真正繁荣。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谨慎应对贸易争端。

轮胎特保案的结果,令人遗憾。它的严重性,在于可能的连锁反应。如果其他国家效仿美国,也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设限,中国的经济复苏和增长前景将受到严重干扰。因为,在今后的较长时间内,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保持出口的适当规模,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必需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经由出口部门的传导。30年来,尤其是最近的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出口一直扮演主角。甚至可以说,没有出口,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成长。而中国经济2008年以来的困难局面,也主要是由出口部门的不景气所使然。因此,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必须将经济的拉动力量,从出口和外需,转到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来,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建立稳固的基础。

可是,从几十年主要依赖外需,转到内需为主,不是可以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

比如,增加消费,最根本的是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这意味着较大规模减税,以及缩减财政支出,特别是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而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社会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的重新安排,难度可想而知。实际情况是,虽然我们现在更加重视消费的作用,消费占GDP的比重却还在下降中,今年可能将创下新低!

企业投资是内需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之一。中国的企业投资是以国企,特别是央企为主。比如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市场投资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各地的“地王”不断出现,出手动辄十几亿、几十亿,令人瞠目。可是国企的投资,多来自信贷,而非自身利润。这样的投资拉动,到底不能持久。

政府支出是内需的最后一项。由于长期的路径依赖,中国政府支出规模,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实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还有积极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还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依赖政府支出的高速增长。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主要流向了国企。政府支出必须发生乘数效应,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否则,政府投资的低效率和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就将显现,那会完全冲抵刺激的功效。而乘数效应,则依赖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如何,或者说居民是否愿意花钱。在社会保障严重缺失、就业压力空前的时候,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人们通过经济刺激计划增加的收入,大部分没有用于消费,而是用于储蓄了。

判断经济是否真正触底的标志,不是GDP的增速,也不是CPI,而是失业率是否真的下降。几天前,有关部门表示,中国的失业率“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就业状况没有根本好转。现行的失业率统计,并不包括农民工和大学生,而这两类人群的就业状况如何,恰恰是中国就业和经济景气的晴雨表。2000多万农民工失去了岗位,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印证了中国经济还没有真正企稳。

从更长时段看,经济增长,依赖的是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物质资源且不谈。我们一直在强调创新,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也取得了若干成果,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的创新能力远远不够,远未脱离简单模仿的阶段。很难想象,我们可以通过自主重大技术创新,开创像笔记本、互联网那样的新兴产业,并以此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就是一直在热炒的新能源,我们其实也没有达到引领和占据高地的地位。

常常说,我们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可是正在迈进,毕竟不是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所以,即使从更长时段看,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倚靠力量,还是人力资源的数量。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仍然还是人力资本成本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最具有优势的部门,这集中表现在出口部门。因为只有出口部门,才能容纳大量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工就业,并以此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只有扩大出口,国内严重过剩的生产能力才能消化和加以充分利用。

所以,没有出口的增加,就没有中国经济的真正繁荣。

问题是,出口还能不能增加?这一方面取决于发达经济体的恢复状况,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诸如轮胎特保案这样的贸易壁垒。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确实出现了好转迹象,金融危机的冲击看起来已接近尾声。但是美国人过度消费的习惯有所变化,“婴儿潮”那代人也愿意储蓄了,这对我们的出口部门不是好消息。

可是,毕竟,我们出口的产品,如服装,美国人不会傻到去自产,还得从外国进口。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谨慎应对贸易争端。自由贸易是双赢,贸易保护是双输。其实美国人跟我们一样更明白这一点,当我们在反制美国人的错误决定时,要注意力度,适可而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有些东西,失去了才知道宝贵,我们还远远未到可以忽视出口的时候。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高盛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9.4%
中国经济复苏曙光逐渐明朗 专家料全年GDP超8%
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已率先复苏
姚景源:中国经济最坏时期已过去 谢旭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中国经济警情指数10个指标“七升三降”
夏季达沃斯聚焦中国经济增长:不是“零和游戏”
达沃斯聚焦中国经济增长:非"零和游戏" 发改委高官释疑通胀隐忧
中国经济处回升关键期 期刺激政策不能见好就收
樊纲:中国经济将呈V型复苏 GDP增速"保8"没问题
图片新闻:
北京明年起放开居民门诊报销 职工医保报销上限提至27万
三峡水位涨幅不超3米/天 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