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经历一路狂飙后,终于有人站出来对这一行业的狂热发展提出警告。
昨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副所长和姜鑫民研究员在接受《半月谈》专访时警告说:“新能源关键技术大部分还是依赖进口的。如果没有加以很好的引导,难免会造成新能源产业的产业链盲目集中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个别环节,造成局部的产能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力上不去的问题。”
财政补贴“不差钱”
担忧:还要贴多久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许多行业陷入前所未遇的困境,为了振兴经济,很多国家将新能源产业推向前台,并赋予其缓解环境压力,拉动经济走出低谷等众多历史使命。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太阳能电池突破2000兆瓦,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不过有专家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之所以能取得这一系列成绩都源于政府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的出台。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也曾表示,财政支持新能源发展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财政对新能源的扶持无论从密集度和力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据了解,今年全国财政仅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预算安排就达到了100亿元左右,比去年高出60亿元左右。
政策鼓励、财政支持,新能源一片红火,但掩盖不了一个事实:能源在整个经济中的贡献率只有10%左右,新能源在能源中所占比重还不到10%。数据说明新能源还是一个弱小的产业,离发展壮大还很远。这就意味着,国家财政补贴还要支持一段时间。当然,我们相信新能源产业前途光明无限。但专家担忧的是,我们的财力是否能长期补贴新能源。
发展效果遭质疑
现状:低端环节盲目扩张
为适应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形势,有消息称,有关部门近期酝酿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目前已经在国务院审核过程中。规划调整了此前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明确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这意味着从2009年到2020年12年间,全国风电装机将净增1.38亿千瓦,年均新增装机约1200万千瓦。
李俊峰表示,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许多行业居于世界前列。比如风力发电,去年风电装机大约62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的850万千瓦。但他同时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制定好了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的行业政策。
“目前国内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行业竞争力不强,行业内企业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盲目扩张。”李俊峰还是表示出了他的担忧。
据姜鑫民介绍,目前全国大概有18个省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另外有接近100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他表示,这样“一窝蜂”的发展,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将来也会对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发展。
李俊峰也提醒说:“目前社会对新能源的热情很高,市场需求也很大,但是应该避免利益驱动下的盲目发展和一哄而上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