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季度各地区景气指数比较分析
根据全省12个市企业景气监测,今年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之上的有芜湖、安庆、滁州、阜阳、巢湖和宣城市等六个市,其中阜阳市最高,达到137.9点;低于平均水平的有合肥、蚌埠、淮南、马鞍山、铜陵和宿州市等六个市,其中铜陵市最低,一季度景气指数为96.5点。景气指数回升的有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州和宣城市等五个市,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马鞍山市,由上季度43.2点的极不景气上升到107.3点,上升64.1点,原因是受马钢影响;其次为铜陵市,由上季度50.4点上升到96.5点,上升46.1点,主要是受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影响。其他七个市继续下跌,跌幅最大的是巢湖市,一季度景气指数为115.6点,比上季度下降17.0点。
从企业家信心指数来看,合肥、淮南、马鞍山、铜陵、安庆、宿州和宣城市等七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除马鞍山、宿州、宣城市等三个市在不景气区间,其他各市企业家信心指数都在景气区间运行。芜湖、蚌埠、滁州、阜阳和巢湖市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阜阳市最高,达到141.4点。处于高度景气区间。
上述数据表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有份额较大的几个地区景气指数还在调整之中,全省平均水平回升只是说明四季度急剧下滑趋势得到缓解,走出下降趋势的预期还有待于继续观察。
四、历史数据表明行业发展不均衡
虽然我省企业景气度总体处于回升态势,但不同行业呈现升降不一的不均衡状态。由于各个行业自身生产周期和经营特点不同,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程度和反应时间也不同,通过各个行业历史景气指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对经济环境的感应度。
1、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回升。上世纪末,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但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景气指数逐年回升,从2002年开始就进入较高景气区间,并逐渐上升到高度景气区间,这种良好态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三季度,但在四季度出现了急跌,景气指数只有92.0,进入不景气状态。今年一季度景气指数达到109.5,又回到景气状态,与上季度相比,上升17.5个点。而且对下季度预期达到117.9点。
2、建筑业景气指数大幅下降。我省建筑业企业发展与工业企业不同,直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与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发展关联度很大,但往往滞后于房地产业。从2002年二季度开始,景气指数逐渐上升,虽然在2003年一季度出现急剧下滑,但在以后年份中一直处于逐渐上升态势,特别是2007年至2008年是我省建筑业发展的顶峰阶段。由于惯性作用,去年四季度在大部分行业景气指数大幅下跌时仍然在中度景气区间运行。今年一季度景气指数呈现急跌态势,达到102.6,比上季度下降34.4点,反映了建筑业的滞后性。但由于去年底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建筑业对下季度预期达到118.7点景气状态。
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景气指数回升。从历史数据来看,此行业发展与经济周期不同步,可谓一波三折。这个行业主要依赖于国家基础建设条件,其景气指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周期中也呈现出有升有降。从1999年一季度至2000年二季度在景气区间运行,2000年三季度至年底进入不景气区间,2001年一季度又回到景气区间,但同年二季度又下滑到不景气区间,但从2001年三季度至2003年一季度一直在景气区间运行,2003年二季度又突然跌入极不景气状态,2003年三季度至2006年一季度又长时间运行在景气区间,2006年二、三季度连续进入不景气区间,2006年四季度至2008年三季度又运行在景气区间,2008年4季度跌入不景气区间。今年一季度景气指数为109.7点,与上季度相比上升18.0点,重回景气区间,但对下季度预期下降,只有106.1点。
4、批发和零售业景气指数小幅下降。批发和零售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联度极高,在整体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其景气指数从1999年一季度至2000年四季度都运行不景气区间,除2001年一季度达到景气区间,2001年二、三季度又在不景气区间,但从2001年四季度开始至今,一直在景气区间运行,其中从2006年开始一直处于高度景气状态。今年一季度景气指数为140.2点,比上季度下降10.4点,但仍处于高度景气状态。此行业预期下季度景气指数为139.6点,变化不明显,说明目前消费市场前景较好。
5、房地产业景气指数微升。我国房地产市场从上世纪末国家改革实物分房制度开始启动,进入新世纪后,房地产业发展逐步加快,一度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房地产业景气指数也反映了这种变化历程。从1999年至2008年三季度的房地产业景气看,除2000年四季度为99.9点,其他年份都在100以上,其中2003年三季度和2004年一季度是波峰,但2008年四季度大幅下滑,跌入不景气区间。今年一季度景气指数为98.9点,虽与上季度相比上升6.5点,但仍在不景气区间。房地产业预期下季度景气指数为103.5点,说明该行业对国家宏观经济刺激政策预期增大。
6、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小幅上升。社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虽然很少,但对活跃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历史数据表明,社会服务业虽然起步晚、规模小,但发展很快。除1999年一季度、2000年一四季度2003年二季度在不景气区间运行,其他年份都一直处于较高景气区间。去年四季度,在多数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仍维持在115.8点,但今年一季度很快反弹到129.4点高位,而且对下季度预期增长到139.2点。由此可见,社会服务业发展虽然受宏观经济面影响,但因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发展空间广阔。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景气指数小幅下降。纵观10年景气指数变化情况,除1999年三四季度、2001年、2002年三季度和2003年二三季度景气指数低于140点(都在景气区间),其他年份景气指数都高于140点,长期处于高度景气区间。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其他行业都不同程度下降,但该行业一枝独秀,逆势上升,达到180.4点历史最高位;今年一季度虽略有下降,为167.7点,但仍处于高度景气区间;对下季度预期为171.1点。数据表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波动时,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说明了高科技行业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8、住宿和餐饮业景气指数下降。住宿餐饮业是我国传统行业,往往直接受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对宏观经济面依存度较高,和经济发展波动基本同步。在该行业10年景气监测数据中,2006年四季度和2007年四季度达到最高值128点,除因“非典”影响的2003年三季度达到历史最低位32.9点,2000年全年处于不景气区间波谷。该行业去年四季度景气指数为107.0点,比上季下降17.4点,今年一季度105.4点,继续下降,但对下季度预期上升到109.8点。
行业历史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各个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占据全省经济总量绝对比重的工业所受影响巨大。一季度数据表明工业处于回升状态,而且对下季度预期继续提高。随着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与之密切相关的建筑业有望走出下降趋势,其他几个行业也将随之在上升趋势中运行。
五、存在问题
全省一季度企业景气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景气指数虽有不同程度上升,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还存在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
1、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通过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和流动资金景气指数的10年历史数据对比,除了2007年二季度企业融资指数达到101.7点和2007年四季度流动资金景气指数达到101.5点景气区间外,其他所有年份都在不景气状态,其中2004年四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达到历史记录最低值79.0点,1999年三季度流动资金景气指数最低值为44.5点。这说明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是我省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长期问题。
2、经济效益不佳,亏损严重。一季度调查数据显示,我省35.3%的企业反映经济效益不佳,33.5%反映持平,31.2%反映很好。其中,工业企业有41.2%反映不佳,13家采矿业只有两家反映效益良好,其余都反映效益不佳。住宿和餐饮业有43.0%反映不佳,房地产业有41.9%反映不佳。反映经济效益良好占比较大的分别是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有38.6%、38.3%、38.0%反映经济效益良好。
3、市场经济秩序不完善。通过对企业家走访,普遍反映目前企业竞争环境需要完善,低价倾销、竞标现象普遍存在,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税费负担重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政府定价机制与企业生存环境脱节,市场资源自我调节功能不强,需要政府进一步监督和完善。
总而言之,安徽省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出现了回升势头,至少说明了目前经济基本面开始好转,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和各级地方政府不失时机推出各项配套措施的实施,但是否可以判断整个经济情况发生逆转还为时尚早,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今年我省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有望走出低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