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日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不能耽误了经济转型。经济恢复得太快不一定就是好事,因为繁荣往往掩盖了矛盾,大家不感到形势很危急,一般不会想到经济转型,事实上,只有经济转型了,才是真正的复苏。
判断经济复苏的四个指标
问:目前许多报道都谈到我国经济已经走出谷底,您怎么看?
厉以宁:现在大家都在谈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这个判断可能是根据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情况来定的。因为从第一季度的情况讲,经济增长的滑坡到此为止,以后的几个月会陆续好一点。但是这样的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因为我们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不是看经济增长率,而是看以下四个指标:一、用电量,因为用电量直接和生产有关系;二、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三、公路上货车的通行量;四、厂房的闲置率。要从这四个指标来看,那就说明,即使经济滑坡停止了,但是要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经济转型不能耽误
问:很多人都想中国经济下去了就立刻上来,呈V字型的态势,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哪里?
厉以宁:关键在于经济转型。你要下去直接上来也不是很难,国家不断加大投资,经济一定可以上来。上来以后是不是经济就转型了呢?比如说,产业就升级了,经济增长质量就提高了,自主创新就增加了,是不是能做到?那就不一定了,繁荣往往掩盖了矛盾。
前几年,我们老说要经济转型,为什么经济转型不那么成功呢?就因为当时的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大家都觉得日子很好过。既然日子很好过,为什么要转型?过一段再说吧!反正日子过得还不错。这就耽误了转型。所以换一个角度来讲,应对危机,经济如果恢复得太快,不一定好,为什么?因为把我们主要的任务——经济转型——反而给耽误了。不感到形势很危急,一般不会想到经济转型。
不转型就可能出现“W”型
问:假如把转型忽略了,起来以后又会怎样呢?
厉以宁:经济迟早要起来的,假如把转型忽略了,很可能不是V型,而是W型。上去,是单纯靠增加政府的投资上去的。假定投资再上去,可能造成了两个后果。
第一个后果:大量的投资造成了需求过大,物价就上升了,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就上升了,这样,银行信贷就紧缩了。银行信贷紧缩以后,经济又会下来,于是又要靠增加投资,这种情况就形成了W型。
第二个可能出现的后果:经济没有转型,大量的投资以后,结构失调,某些部门产能过剩了,库存增多了,于是不得不又压缩投资,经济下来了,不得不再靠追加投资。所以就形成了W型。总之,一是促使银行信贷的紧缩;一个是产能过剩造成投资的压缩。这两种情况都是需要警惕的。
政府的任务就是微调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所以,经济复苏看来不会那么快,因为经济还没有转型。当前这段时间应该加大经济转型的力度。这几年我几次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到广东调研,我们感觉到自主创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只有自主创新下的复苏才是真正的复苏,只有经济转型了,才是真正的复苏。
政府投资需谨慎
问:您刚才提到,单纯的投资并不一定能给经济复苏带来良性发展的可能,是否是因为 “投资会挤了消费”?
厉以宁:“投资挤了消费”是计划经济用语,计划经济时代才出现投资挤了消费的情况。因为计划经济下是有配额的。给生产部门用多了,消费就少了。比如说煤、钢铁、电等等,都在计划配额之下分配的。在市场经济下没有这样的问题,投资和消费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实际情况是:因为过去长期消费不足、内需不足,不得不加大投资。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消费不足怎么办?就要加大投资。可见,正是消费不足引起了投资的不断扩大,不是投资多了挤了消费。如果消费充足,为什么要不断加大投资呢?市场经济中,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总有一定的比例。消费增加以后,市场需求增加了,于是就增加投资,增加了投资就会进一步刺激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问:既然这样,您认为,要推动经济复苏在增加投资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厉以宁:在增加投资、增加信贷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两种金融风险:一种风险是外生的金融风险,另一种风险是内生的金融风险。
前一阶段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外生的金融风险。外生的金融风险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的产品出口受挫,外国企业欠我们的贷款没有还,银行不能如期从出口企业收回贷款。这种金融风险是外生的。现在投资加大以后,我们就要注意到内生的金融风险正在生成。大量的贷款下去以后,企业怎么办呢?它们能还吗?假如又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能还吗?假如大量的投资以后,不是短期内就会有效的,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工程,期限较长,所以内生的金融风险就加大了。内生金融风险加大的结果,很可能使得我们在下一阶段中,内生和外生金融风险并存。
所以在复苏期间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健全破产制度,这在当前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要减少法律的执行成本,现在欠债不还,对法院来说执行的成本是非常大的;第三,制裁要到位,对于赖账的、欠债不还的,制裁要到位。这样就有助于减少内在的金融风险,但是更重要的是投资仍然需要谨慎,银行贷款审核制度不能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