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最大渔政船抵西沙 宣示对南海主权 美军方称有权进入我海域 -旅游局详解国民休闲计划 粤鲁浙苏先行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奥巴马回应温家宝 外媒称09年“两会”新鲜 -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呈下降趋势 三条央企指数将正式发布 -国务院已批建设用地逾10万公顷 需求压力仍大 楼市成交量回暖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联合公报 "金砖四国"呼吁设IMF改革时间表 -北京至太原高铁缩至3小时 山西煤焦领域清缴违规资金80多亿元 -上海户籍人口连续16年负增长 北京专业硕士扩招近7000名应届生 -“和平─09”军演中国海军六个第一 中越边界勘界零伤亡零纠纷 -国民休闲纲要有望五一前出台 北京遭沙尘袭击 空气污染指数99
首页>>区域发展
中国正形成6大核心经济圈 区域经济全面隆起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3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正形成六个核心经济圈带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 杨开忠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一体化、区域化和全球化,催化和加速中国社会建设与改革,加速中国从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型发展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正在经历大调整期。

首先,地区产业和人力双重雁行转型升级。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随着土地、环境服务、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以及创新型国家核心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沿海核心地区——珠三角、长三角、首都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向产业“微笑曲线”高端领域转移,重点推进研发设计、品牌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的发展,逐步走上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和人力资源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周围地区、特别是市场通达性较好的沿海核心地区毗邻区域以及沿长江、沿京广线、沿黄河中游地区,则积极承接沿海核心地区因产业和人力资源升级转移出来的产业和人力资源,加速推进自身产业和人力资源转型升级。因而,全国呈现以沿海核心地区为引领的产业和人力资源双重雁行转型升级的局面。显然,去年以来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转型升级。

其次,城市化方式优化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17.92%上升到2007年44.94%,平均每年提高1. 4个百分点以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短期之内可能延缓城市化,但平均来看,在未来15-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仍将保持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的高速发展,估计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左右,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将达9亿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化方式将出现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城乡区域半分割半融合条件下的城市化向城乡区域一体条件下的城市化转变;二是从社会权利不完全的人口城市化向完全的人口城市化转变,城市户籍常住人口和流动常住人口将合二为一;三是城市产业和就业结构加速从制造化向服务化转变,服务业比重加快提升;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速,其滞后的局面逐步得到扭转;五是从相对分散的城市化向相对集中的城市化方式转变。未来15-20年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巨型城市将大幅增长,全国可能出现10个左右平均覆盖人口超过6000万的“城市群;六是从相对不理性的向相对理性的城市成长方式转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明显上升。

第三、随着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网建设,扩大内需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加深,核心经济圈带进入多元化调整重组过程,全国将形成六个核心经济圈带。一方面,沿海核心经济圈提升和拓展。即: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另一方面,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三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我国沿海内地区域发展差距,尽管在集聚经济、技术创新以及空间交易效率的驱动下长远仍可能会趋于扩大,但在当前一段时期内随着核心经济圈发生多元化调整重组则应趋于缩小。

第四、区域协调互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首先,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期,商品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可能加剧,但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跨地区衔接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将加速形成,从而会有力地推动全国各地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发挥;其次,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可能进一步扩大,围绕产业、人力资源双重雁行升级转型和经济核心圈带的形成,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将进入新的阶段。其三,全国行政区划进一步完善。省-县(市)-乡镇分级分等行政区体制加速形成;类似美国MPO(大都会区规划组织)的跨地区协调的“界面组织”有可能作为正规行政区划的补充而出现;同时,新的设市制度也必将产生。

最后,为了适应和驾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调整,我国应该着力加快研究制定和实施区域规划和政策,一方面继续针对特定地区制定和实施特定振兴规划和政策;另一方面着手“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系统营造高效、公平、安全、宜居、永续的国土空间格局。

黄三角经济区

广义的黄河三角洲指北至中国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起河南省巩义市以东黄河冲积泛滥地区;狭义黄河三角洲的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呈扇状三角形(半圆形)。扇形半径近80千米,面积5450平方千米。

根据2008年山东省政府出台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2008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1/10和1/7。

海西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又称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幅员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目前,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约5%,到2020年,预计川渝两地GDP将达5.5万亿。调查表明,成渝经济区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是西部最发达区域。

2007年4月2日,重庆与四川省政要在成都达成《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协议》首次确定了以“成渝经济区”作为两省市合作平台。该经济区以重庆、成都两个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城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覆盖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GDP占西部总量30%。

北部湾经济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2006年3月22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北部湾经济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86平方千米,集中建设钦州市的钦州港工业区、防城港市的企沙工业区和北海市的铁山港工业区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区数据首次在自治区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中单列出来: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4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幅高于全区水平。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上一页   2   3   4   5   6   7  



相关文章:
广西今年开工12个铁路项目 将形成3小时经济圈
武汉经济圈投资方案出台 177个项目总额达1.3万亿
中原城市群建半小时经济圈 批准175个产业区
湖南十四市州全通高速 形成四小时经济圈
柴达木盆地撑起国内最大循环经济圈 投资将超1000亿元
珠三角经济圈投资图(资金项目及受益个股)
扩容政策增加了长三角经济圈的活跃程度
上半年三大经济圈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36.4%
新疆喀什构筑面向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
图片新闻:
中国最大渔政船巡航南海 今抵西沙群岛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13日胜利闭幕[实时报道]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