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国台办:"马英九与共产党合谋抓陈水扁"说纯属造谣 发布会实录 -证监会: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施行协商定价 A股市盈率低于美国 -政策性银行年底前再追加贷款1000亿元 央行正加紧督促银行放贷 -中国领导人将在G20峰会阐述应对危机主张 驳错误言论 答问实录 -两部委解读增值税转型改革 房屋不纳入抵扣范围 三大调整 全文 -澳门向每人派发5000元红包应对金融风暴 北京经济增长低于全国 -国产ARJ21飞机最快两周内首飞 4航空公司拖欠机场费用超3亿元 -中国3.5万亿建铁路 GDP增1.5个百分点 天津-保定将建城际铁路 -"安居工程"十年后回归大政方针 逾半受访者称将伺机"抄底"楼市 -1-10月累计贸易顺差2159.9亿美元 10月再创新高 高顺差将逆转
四万亿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怎样用好?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1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4万亿元投资,不仅给中国经济增添了无限信心和动力,也给世界经济带去了希望和活力,中国这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和赞赏。

4万亿元从哪里来

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从哪里来,特别又是在减税之时,仅增值税转型就减少1200亿元,那么4万亿元投资资金能否得到保障?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这4万亿元投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系统贷款和其他来源资金(包括可用的国外资金)的总和。从过去的经验看,充其量三分之一的资金由财政投入就可以了,因为财政资金要努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放大效应至少有2-3倍,能带动其他配套资金,比如商业银行贷款配套、地方配套、国际金融资金等多种资金进入。从短期来看需要中央财政投资先期导入,从长期来看必将带动广泛的民间投资。而中央财政投资主要通过发行长期国债、动用预算调节稳定基金和可用的增收财力等渠道来筹措。

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增长的效果会非常直接和明显。10年前曾实施过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每年拉动经济1.5到2个百分点左右,使中国经济维持了其后五年间“七上八下”(7%到8%)的增速。

明年,一边是每年几千亿元的巨额投资,一边又是上千亿元的减税,财政资金的压力不言而喻。所以,明年财政赤字和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将再次增加。从国际经验看,赤字占GDP的3%以内为安全区,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我们提升赤字的空间较大,我国的财政赤字会控制在安全区以内。我们去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在5.1万亿元以上,今年应该能够达到6万亿元以上,所以完全能支撑这些投资。

4万亿元到哪里去

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此次积极财政的投资规模,远远大于十年前投资拉动内需的规模,每年投资约占GDP的7%左右,这些投资涉及十多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这十个方面投资的思路都很好,而且也汲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首次把改善民生列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鲜明。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成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一大亮点。

但正由于4万亿元投资不是小数目,所以,所投项目更应冷静分析,要考虑投资的效果和效率,要广泛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科学论证,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防止上马那些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项目。只有这样,这些投资才能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

怎样用好4万亿元

石建勋(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地方政府纷纷主导上马了一批大的建设项目,各地方政府纷纷争投资要项目,导致全国范围的投资失控和投资过热,于是不得不又采取降温的调控政策,叫停了一大批建设项目,半拉子工程不少,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因此,新一轮的刺激经济保增长的调控政策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避免走过去的仅靠投资拉动内需的老路子,才能使这些投资更有效。

投资与消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是此消彼长,长时期的高积累,高投资必然抑制消费,造成消费需求不足。最近几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消费低速增长的趋势还在继续。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5.4%,资本形成率为42.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为42.8%,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只有36%左右,三年时间下降了19.4个百分点。而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77%,固定资本形成率为23%。2007年我国的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十几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消费率太低,固定资产投资率太高,积累与消费比例已经严重失衡,目前的消费率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比较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实施此次投资拉动内需的过程中,为避免投资过热,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资责任制度、投资审核与监督制度,对各级政府主导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具体实施的建设项目一定要严格把关,同时降低准入门槛,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各级政府应更多地把注意力和公共资源投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向为社会发展政策提供财政保障方面来,主要放到为发展经济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稳健的宏观调控上来,不宜再过多地参与竞争性盈利性行业的投入。只有让利于民、藏富于民,鼓励企业投资发展,让老百姓消费,才能最终促进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从长远来看,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就是国内需求能否拉动,而扩大国内需求的关键是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实施新的“减税计划”改变目前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向政府倾斜、财富越来越向国家转移和集中的趋势、积累率远远高于消费率现实,真正实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步富裕的同时,让全体国民享受到应有的福祉,这样才能够彻底消除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要尽快实现政府转型,逐步减少政府投资,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公共产品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供给,让百姓真正做到“居无忧、病有医、老有养”,缓解人民群众对未来的后顾之忧,增加即期消费,刺激国内需求。 (张玉玲)

来源: 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贺立平:中国刺激经济投资四万亿应该怎么花
城镇居民灰色收入四万亿 成为分配差距过大主因
06年财政收入直逼四万亿大关 增长的钱从哪儿来
农业部:去年中国畜牧业产值已超过一点四万亿
中国食品工业年产值四年后将破四万亿人民币大关
"十一五"中国治污投资总需求高达一点四万亿元
中国信息产业总量世界第二 今年预计超过四万亿
图片新闻:
折射中等收入阶层状况指数发布 沪京穗深居前四
万亿经济方案惊醒大盘 两市个股全面爆发(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