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油管谈判历时9年,终于取得突破。
中俄油管协议的相关细节,直到签署当天的清晨才最后敲定
10月30日,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总裁托卡列夫接受俄“消息”电视频道采访时表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中国支线的铺设工作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末开始。根据去年的价格评估,项目预算约6亿美元。
从1994年有意向到1999年谈判启动,直至2008年10月28日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期间签署协议,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中国支线项目可谓饱经波折。
谈判进行到最后一刻
据俄塔社10月27日报道,在当天举行的俄政府会议上,副总理谢钦向总理普京汇报工作时说,俄中将于10月28日签订的俄中能源合作文件仍在进一步完善。对此,普京笑问:“你们今天能完成这项工作吗?”谢钦答道:“一定。”
而知情人士对《国际先驱导报》透露,上述文件直到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当天清晨才最终敲定。值得一提的是,中方早已将拟定的文本转交俄方,但后者起初并未及时回应,直到10月26日才拿出自己的方案与中方讨论。
中俄油管项目历时9年的马拉松式谈判期间,曾出现“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泰纳线”(泰舍特-纳霍德卡)等多种方案。但最终确定的线路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上述中的任何一条。
中俄油管可被视作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伸向中俄边境的支线,从阿穆尔州的斯科沃罗季诺出发,抵达中俄边境。进入中方境内后,最终与石油重镇大庆相连。
托卡列夫10月30日还表示,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有意尽早开工,因为俄中石油管道应与中方境内以大庆为起点、长度约960公里的石油管道同步运营。
主流之外的杂音
对于中俄此次达成的共识,俄罗斯《独立报》称,这些重头文件预示着两国未来还将签订价值数以十亿计的合同,将进一步巩固俄罗斯作为中国原料供应者的地位。
俄罗斯《生意人报》10月29日刊登了题为《中国帮俄石油公司解决债务问题》的文章。报道援引中俄石油领域合作备忘录内容称,俄罗斯将在2011年至2030年每年对华出口1500万吨石油。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和建设输油管的交换条件,中国同意向俄罗斯公司提供总额达25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以供油为担保将获得150亿美元,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将获得100亿美元。第一批贷款50亿美元年底到位,目前尚未谈妥贷款利息。
该报道同时披露,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管道运输公司债务负担十分沉重,其总债务分别高达212亿美元和77亿美元,其中一半是短期债务,急需重组。
作为两国政府推动的能源合作,中俄媒体普遍给予了肯定,认为是两国加强合作的重要部分,但俄罗斯国内也出现了个别不谐之音。
俄《独立报》援引金融与会计顾问公司战略分析部主管尼古拉耶夫的话说,修建俄中油管的设想是在中国经济年均增幅达10%至15%的时期提出的。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因此未来石油管道的利益不会那么明显。尼古拉耶夫甚至推测,如果中国对石油需求下降,就会开始要求俄方降价。
不过,尼古拉耶夫漏洞百出的论断并不能代表俄罗斯政界和舆论的主流观点。
据俄媒体报道,俄副总理谢钦在签完俄中能源合作文件后表示,应该对此感到高兴,在世界能源价格下跌的时候同中国开展长期合作无疑就是胜利。
俄瞄准亚洲能源市场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目前,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几乎全部通往西方,而目前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却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的经济增幅相当高”。他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邻国能源需求巨大,应该成为俄罗斯能源领域的主要伙伴。
此外,尼古拉耶夫对于中方可能要求降价的论断颇为牵强。首先,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并非一口价,而是套用双方认可的价格公式;其次,就以往中俄能源合作来看,倒是俄方有过要求提价的先例。中石油2004年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了到2010年的长期合同,当2007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后,俄方要求提价。虽然中俄合同中已经确定了价格,中方仍然满足了俄方的愿望。
俄罗斯《新闻时报》10月29日援引谢钦的话说,11月25日之前俄中相关公司应该能够签署建设石油管道的商业合同,价格将参照市场价格并按照公式确定,“我们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分歧”。(记者赵嘉麟发自莫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