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诱发新涨价因素
首先是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虽然直到今年我国粮食已连续四年实现增产,但世界范围内却是减产的,加之粮食消费增长,世界粮食库存已下降至18%的安全线以下。因此,国际粮价继去年末大幅上涨后一直处于高位,近期以小麦为首的新一轮价格上涨又拉开帷幕。9月当月,芝加哥市场小麦期货价格比8月上升25.3%,涨幅陡然扩大12.8个百分点;玉米和大豆价格比8月上升8.2%。与去年同期相比,9月份国际市场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上升3.1%、112.0%、47.3%和75.1%。国际市场的粮价上涨通过进出口贸易从两方面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一方面,进口的部分粮食品种价格高,对国内市场产生拉抬作用;另一方面,国际粮价走高吸引国内粮食出口大幅增长,对国内粮价本该因增产导致的自然回落产生抑制作用。近三年,由于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和国际市场粮食供应吃紧形成鲜明对照,我国粮食进口大幅下降而出口大幅上升,已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国。据统计,2006年,我国谷物净出口250万吨,2007年上半年谷物净出口就已达473万吨。在秋粮丰收在望的9月份,国内粮食收购销价格继续小幅上升。粮食企业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全国平均收购价为每50公斤79.7元,比上月上升1.2%。与去年同期相比,三种粮食综合平均收购价格上升11.0%。这一涨幅大大高于目前消费物价中的粮食价格同比涨幅(8月为6.4%)。那么,粮食收购价格的上涨很可能成为下一步消费市场粮价继续上升的动力,进而成为继生猪价格之后又一个推高CPI的因素。
除粮价之外,国际市场棉花价格9月重拾升势,现、期货价格月环比分别上升2.3%和4.6%,与去年同比分别上升16.7%和20.5%。而我国上半年棉花贸易为净进口125万吨。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报告预计,整个2007-2008年度,中国棉花进口将达390万吨,占世界棉花贸易的比重高达43%。由此,国际棉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
其次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8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不断创出新高,10月25日已突破90美元大关,29日更收高于93美元以上,下一步,100美元似乎唾手可得。国内,由于政府严格控制成品油供应价格,今年以来成品油价格几乎一直锁定在年初水平。然而,前8个月的企业盈利表清楚地表明,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已经由前5个月盈利342.8亿元下降为前8个月的314.5亿元,而亏损企业亏损额则由前5个月的20.6亿元上升到前8个月的99.7亿元。前8个月的利润比前5个月还少,这说明目前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已经陷入亏损状态,盈利上明显在吃老本。下一步,如果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涨价是大势所趋。
食品价格上涨潜藏不确定因素
今年7月,曾有媒体报道说,山西省山阴县农民因养奶牛挣不到钱反而赔钱,忍痛将圈中奶牛杀掉。据悉,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此事已引起中央高层重视,并于9月出台了扶持奶业发展的八项政策措施。但据报道,该政策的落实估计要到年底左右。这与去年生猪存栏下降是多么类似的一件事。目前,尽管市场供应还没有表现出吃紧的迹象,但市场上销售的牛奶已普遍取消了过去两年多以来的优惠价格,而恢复了正常价格,这其实是一种事实上的涨价。再过一段时间,会不会上演一次与今年5月肉价风暴如出一辙的奶价风暴,还是个未知数。
除此之外,数据显示,今年粮食增产的基础是种植面积增加,而相应调减的是油料作物和大豆的种植面积。那么,这一调整会不会成为未来食用植物油涨价的潜在因素,值得关注。今年6月,由于国际豆油价格大涨抬高了进口原料的成本,已经导致国内食用油价格普遍上涨了10%左右。而据中国最大的油菜籽加工企业中粮祥瑞粮油工业公司预计,今年油菜籽产量将较去年大幅减少约四成。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去年末食用油大幅涨价的一幕。而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波及面恐怕比猪肉有过之而无不及。果真如此,则新一轮食品价格联动在所难免。
综上分析,笔者对下一步消费物价走势持谨慎态度。如果再考虑到流动性过剩加剧这一因素,通货膨胀仍应是下一步宏观调控需要重点防范的问题。(记者肖京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