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三季度CPI上涨4.1%的背景下,当期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实现了同比增长18.8%。而此前几年的增幅一般不超过15%。
对于工资增长会否影响CPI的走势,经济学界意见不一,也有专家认为,两者不会形成循环。
未扣除物价因素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同比增长18.8%。
进入今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的增速有逐渐加快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的增幅为18.5%,一季度的增幅则为18.0%。而自2002年以来,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幅一般不超过15%。
据《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1001元,比上年增长14.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7%。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今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从去年以来,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增资兑现。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标准,工资统计一般分为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实际工资一般要扣除物价波动因素。根据往年数据,实际工资的增幅约等于货币工资增幅减去同期CPI的增幅。
而今年前9个月,CPI同比上涨4.1%。目前各界对于今年全年CPI的预测在4%~5%之间。
工资增长如何影响CPI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院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此轮职工工资的增长伴随着居民需求的增长,这会影响到商品价格,进而可能推动CPI继续上升,但肯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9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6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395元,同比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
袁钢明表示,虽然工资增长与CPI增长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者并不会形成循环。
“只要居民收入能够保持高增长,对于价格一次性上涨承受力增强,价格就会保持稳定,CPI不会无限制上涨。”袁钢明说。
袁钢明还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商品价格保持一定的涨幅有其合理的地方,关键在于提高普通劳动者以及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以高工资来应对物价的走高。
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虽然昨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为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但实际上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它不能反映出城镇全体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情况。
中国现行的工资统计范围只是城镇国有、集体单位以及其他规模以上的企业,没有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灵活就业人群,农民工等。
苏海南认为,相对而言,纳入统计范围的职工近年来收入都有较大的增长,而没有纳入统计的部分人中存在着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如果扩大统计口径和范围,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增幅可能会有下降。(郭晋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