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总量调结构
每当中国经济有过热的迹象,人们总是把目光投向固定资产投资。的确,投资在近几年经济的强劲增长中,一直扮演着主推发动机的角色。
今年上半年,GDP增幅冲到了11.5%的高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样作用不小,其增幅达到25.9%,虽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落,但仍处在高位,特别是,有十几个省份的投资增幅达到30%以上。所以,作为“三过”问题的一部分,处在高位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影响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量及结构调整已见成效
不过,得益于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一是投资高位运行,但增速略有回落。1—7月,城镇投资完成56698亿元,增长26.6%,增速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7月份当月城镇投资增长26.4%,增速也出现回落,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比6月份降低2.1个百分点。二是农业投资增速显著提高。1—7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65亿元,同比增长46.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比今年1—6月提高8.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9%,增速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5%,增速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三是中西部的投资增长大大快于东部沿海地区。1—7月,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5.5%,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9.9%,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3%。东部地区比重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比重持续上升。
对当前投资形势的整体判断,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王元京认为:“虽在高位运行,总量上看还在可调控范围内”。国家统计局8月27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报告显示,7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113.3点,与上月持平,再度逼近“趋热”警戒线。但在预警指数的10项构成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等7项指标处于“安全的绿灯区”。
宏观调控还应持之以恒
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尚未失控,但王元京认为,宏观调控还应持之以恒,着力调整结构。目前在投资结构方面,突出的矛盾是部分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增长仍然较快。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其中占工业能耗70%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20.1%,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在高耗能产品生产过快增长的同时,投资反弹压力增大,一季度就突出表现为电解铝行业投资反弹压力加大,铝冶炼投资也强劲反弹,一季度同比增长49.3%;水泥行业投资一季度增长39.4%。一些地区还在违规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在“两高”行业增长居高的同时,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却呈偏弱格局,如医疗、环保、教育、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有的地方虽然在这方面的投资有所增长,但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却无法保障。
根据近几年宏观调控的经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总是犹如弹簧,随着压力的大小而上下起伏。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财政收入和企业效益向好,再加上“十一五”开局、党的十七大召开在即、奥运渐行渐近等因素,各方强烈的投资意愿和冲动可想而知。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稳定、完善和继续落实中央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
在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方面,中央政府一直强调要严把土地、货币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从严控制新上项目。在调整投资结构方面,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今年在继续清理和纠正一些地方在电价、地价、收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大了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王元京认为,下一步应该着力构筑调控的机制,如:理顺水资源、能源以及土地等要素的价格,让市场来引导企业调整投资行为;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体制,使宏观调控主体的行为更趋合理,也更加协调。(记者 朱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