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东北地区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中国宣布允许个人直接进行对外证券投资 选择滨海新区作为试点  -沪市股票三种情形将被实施临时停牌 A股已成全球最大新兴市场 -东北地区发展赶上全国平均增速 将建四基地 纳入内蒙东部 全文 -中国向秘鲁提供30万$救灾援助 巴基斯坦向我南方灾区捐赠物资 -中国近半年来查处商业贿赂案24879件 5年惩治16名省部级贪官  -三江源不再考核GDP:生态好就算有政绩 循环经济促进法下月初审  -中国大规模考察南极在即 首台自主产权1.5兆瓦风力发电整机下线 -美次级债危机对我影响有限 社保基金海外投资不会因次级债止步 -山东邹平铝水外溢事故已死亡14人 华源矿难救援工作获重大进展
发改委专家: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有望长期继续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2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高增长低通胀”的内在原因剖析

经济增长的长周期理论表明,经济长期增长过程既可能伴随高通货膨胀现象,也有可能伴随低通货膨胀(或轻度的通货紧缩)现象,这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体制环境等长期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增长速度与需求增长速度的相对快慢。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内在原因:

(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因素

2003年以来,新一轮经济能够持续繁荣并同时保持低通胀态势,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是重要原因之一。技术进步直接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技术进步在推动供给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购买力的增加。总之,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使供给的增长远远超过了需求的增长,这对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将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制约。从这个意义来讲,我国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将会长期存在,中国未来价格总水平存在长期下降的可能。

(二)体制创新因素

如果说技术进步是影响新一轮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体制创新则是保障其实现并可以持续的重要条件。

减少政府管制,打破垄断,释放出新的增长潜力,极大地促进了效率的提高。“高增长低通胀”能够实现、并持续较长一段时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由过去过多地对微观主体进行干预逐步转向宏观调控,不断消除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为经济拓展了新的增长空间,并极大地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放松管制和市场准入,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改革项目审批制度,打破垄断,充分发展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激发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与以往几轮周期不同,本轮周期中出现了投资反复过热的情形,其重要原因就是有两股力量实质性地推动经济增长,一股力量是由地方政府推动、民营资本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另一股则是市场本身的、完全以市场利润为基础的经济内生性增长力量。由制度创新所带来的这种经济增长活力是以往任何时候所没有的。另一方面,商品价格完全放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对价格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大大增强。理论和实践表明,投资强劲增长必然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对下游产品形成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最终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而本轮经济却出现了PPI与CPI走势相背离的情况,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商品市场价格完全放开,市场处于一种激烈的竞争当中,下游产品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就决定了上游产品涨价很难通过下游产品释放,最终抑制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三)贸易市场因素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市场交易成本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加入WTO为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一方面,外资大量流入和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对推动我国新一轮经济持续繁荣以及缓解国内市场压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伴随全球市场的日益融合以及入世过渡期结束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不仅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而且还扩大了市场的“交易半径”。中国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出口,不仅对发达国家、尤其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经济得以实现持续10多年的增长而没有发生通货膨胀起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贸易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从而避免了经济快速增长有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

尽管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国内通货膨胀构成了一定压力,但全球范围的制造业生产过剩,影响我国制造业领域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难以改变,从而有利于我国实现并保持了低通胀态势。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化趋势特别是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加快有效地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各国的比较优势都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市场开放、竞争水平的提高,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使价格长期稳定或持续走低,从这个角度看,未来面临的通缩风险要大于通胀风险。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通胀仍处可控范围内
国家信息中心最新报告:CPI处于温和通胀上限
经济观察:中国通胀形势已进入警戒区域
7月食品类价格上涨7.8% 菜单成本不敌通胀压力 CPI涨幅超4.7%
“菜单成本”不敌通胀压力 7月CPI涨幅不止4.7%
专家认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并非"输出通胀"
价格上涨传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 央行称通胀风险上升
通胀目标值应水涨船高 CPI涨4%可能仍健康
十大经济学家把脉宏观经济 过热还是逐步通胀
07年与04价格比较:不会出现严重通胀 方便面涨价消费者多掏30亿
2007年与2004年价格比较:今年不会出现严重通胀
货币政策调控:与流动性和通胀战斗
图片新闻:
2010年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月养老金将超1200元
山东两煤矿发生溃水事故 181人被困 全力救援(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