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消费的后台机制不完善
如果说,收入不均,中产阶层群体太小,是制约着今天中国社会消费增长的社会经济原因,那么,支持消费的后台机制没有完善,则是制约消费增长的另一个因素。
一方面,我们对于全民性的消费鼓励,只停留在调低利率上,而真正为消费社会保驾护航的包括医疗、教育以及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在一些国家,政府为了促进消费,不仅健全了消费者无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体系,还用低税率、低利率、高工资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来促进消费的增长。社会保障是居民消费的基本前提,否则,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只能是一厢情愿。
另一方面,与消费需求对应的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尚未形成。无序竞争、丧失道德底线并缺乏品质管制带来的不少伪劣产品以及低劣的服务充斥市场,不仅影响“中国制造”的全球声誉,更伤害了广大消费者并打击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使消费环境处在与经济发展极不和谐的低级嘈杂状态,这同样拖缓了消费的步伐。
消费观念需转型
与复杂而具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市场管制不到位相比,观念领域对于现代消费价值观的积极视角和鼓励显得更为苍白。
“赚五块花三块”依然是中国多数人的消费准则,也是传统消费理性的最后防线。我们似乎陷入传统理性、社会价值观与现代消费观的冲突和悖论之中。一方面,我们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依赖于消费的成长并寄厚望于消费的拉动,我们有必要引导大众的消费,以此推动国内经济的良性发展;可是另一方面,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不平衡使这种期待只能在社会少数人群体中兑现。
尽管经济在飞速的增长,有钱人财富呈几何级数跳跃,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升值——在这些景象背后,是老百姓囊中不饱、中产阶层势单力薄、社会基础保障不完善、房价攀升、传统消费观念的固守,在这种情势下,尽管商家无孔不入铺天盖地的广告怂恿,老百姓仍不敢、也不能轻松地消费。面对商品的诱惑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理性和坚毅,股民和基民的角色取代了消费者的角色,全民性的价值观焦虑和财富焦虑取代了承载消费理想这个渐进渐远的梦。
经济学家们早就证明,消费者的需求和满足都是生产力。消费,在今天的商业社会,维系着经济体和社会关系。积极、健康的消费不仅可以带来经济的繁荣,也同样可以塑造更为积极、主动进取的社会心态。
社会的共同富裕是消费社会的基础,对于一个大国要成长为一个强大经济体,更需要本国人民的消费拉动,也需要政府和人民去承担消费社会应有的各项义务。我们期待社会收入趋于公平,使百姓消费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同步,期待着消费市场环境的理性和净化,使更多的个体成为消费社会的真正主人。(香江国际高级副总裁 潘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