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旷日持久的官司
就在上月底,中美双方已经在世贸日内瓦总部展开过一次“正面交锋”。当时,世贸争端解决机构针对美国和墨西哥有关成立专家组调查中国补贴措施一事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在会上,中国代表对美墨两国的要求表示了反对,并强调美墨在此案中提到的中国相关税收措施是完全符合世贸规则的。
美墨两国在3月20日和6月22日与中方就补贴案进行了两轮磋商,尽管中方认为这些磋商很具建设意义,但美墨两国仍以问题没有解决为由执意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组对争端进行调查和裁决。
业内人士指出,和补贴案的情况一样,此次美方针对知识产权问题提出的要求,也是该国推动4月份首次提出投诉后的后续举措,并无太多新意。
专家表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方接二连三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施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国内日渐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尽管白宫方面一再表示,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毫无根据,最终只会损害两国的共同利益,但面对国会方面的压力,布什政府可能也不得不做一些“表面文章”,尽管类似的诉讼很可能没有结果甚至以失败告终。
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有关规定,诉讼被提出之后,紧接着是为期60天的磋商期,诉讼双方将在此期间努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如果磋商未能达成一致,世贸争端解决机构会召开两次会议。第一次会议被视为世贸已接受相关申请,将争端问题立案或正式受理。第二次会议才是真正的讨论设立专家组。除非在第一次会议上经协商一致决定不设立专家组,否则专家组的成立几乎是自动的,但这种一致否定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
据悉,世贸争端解决机构的下次例会在8月31日,届时该机构可能会讨论美方提出的要求。假如美国在这一诉讼案中获胜,美国将有权对中国产品实施惩罚性制裁。
分析人士指出,一般来说,世贸组织从成立专家组到展开调查,直至最终出台裁决结果,通常要很长时间。大多数情况下,闹到最后一步的可能性很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表示,类似的诉讼,往往是以双方在此期间实现庭外和解而告终。 (记者 朱周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