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方面依赖中国货过日子,一方面又受本地个别企业“蛊惑”而对中国商品进口横加阻挠——这就是“矛盾重重”的欧盟。从纺织品、鞋到钢材、节能灯,欧盟几乎是对我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地区。但其种种“伎俩”并非一一得逞,商务部日前证实,欧盟准备取消对华的节能灯反倾销税,之前因对中国节能灯的反倾销调查,使欧盟内部节能灯售价上涨了25%。这无疑是种讽刺,所谓的倾销显然不过是跨国公司对中国消费者的欺压和掠夺。
节能灯放行后,其他商品出口前景如何仍值得关注。
商务部证实欧盟准备取消节能灯反倾销税
为保护三家公司,欧盟4亿多消费者要在节能灯上多花25%的钱税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从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人士处得知,目前欧盟委员会对我国的节能灯反倾销税正在准备取消,但公告尚未发出。这是继之前传出欧盟将讨论取消该产品反倾销税之后的最新进展。
商务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对外公告,“取消可能要等到今年10月。” 2001年来,欧盟对我国的节能灯生产商附加了0%到66%不等的税率,不仅让大部分的国内中小型节能灯供应商无法负担税率而止步出口,同时也使该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价格逐步上升。
WTO专家陆圣表示,尽管欧盟有可能取消我国该产品的反倾销税,但还是不能认为其他产品都有相关性。
“是否会取消反倾销税,还得从每个产品的需求、中国厂商和当地销售商的情况等多方面考虑。”陆圣强调,在分析多个案例后发现,其实有时是因为当地一小部分企业想垄断市场,针对国外个别厂商而向欧盟要求开征该税种。
在该反倾销事件中,有一点与众不同,即在华生产、向欧洲大量出口的飞利浦公司也非常希望欧盟能够取消反倾销税。该公司在向欧盟陈述时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由于中国节能灯行业受到反倾销调查,欧盟内部节能灯的价格上涨了25%。“这里可以看出一点,即在征收进口欧盟市场的税率时,其实也会触及欧洲主流公司的利益。”陆圣说。(王佑)
观察
大与小的博弈
经过长久的争夺和等待,一场6年之久的反倾销案有望迎来转机。欧盟可能在针对中国节能灯提起的反倾销调查结束后取消反倾销税,而来自东方的千万只节能灯也有望因此重新点亮欧洲。
在这场看似我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纠纷中,另一种玄妙或藏匿其中:个别欧洲公司为垄断市场而借政策之手撑起地方保护“大旗”,从而打击势单力薄的中国厂商。这不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对抗,而是公司对公司的竞争。
上世纪90年代末,质优价廉的中国节能灯赢得了欧洲青睐,2年内销量从3500万只猛增到7500万只左右,一度占领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但这种变化显然危及了当地企业的利益。包括飞利浦、欧司朗以及SLI在内的三家欧洲节能灯巨头于2000年向欧盟起诉中国厂商,认为对方在欧倾销。
中国能以较低价格打开欧洲之门的原因在于,该产品已过了专利保护期,专利持有人无法再操纵价格获得暴利,这为中国公司参与竞争创造了条件。在中国产品出口欧洲之前,当地这些巨头的市场地位稳固,但当遭遇中国中小企业的强烈冲击时,这些巨头们因自身成本高昂而陷入了困窘。当然,他们并没有通过内部管理增效去争夺市场,而是一面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设厂,一面又向欧盟“哭诉”,要求对中国展开调查并征收巨额反倾销税。
为什么说是个别厂商的“诡计”呢?简单来看,当地企业如提出申诉的话,要该产品的生产企业有同盟才行,且同盟的产量要在50%以上,如果支持者只有相似产品产量的25%,调查不得进行。欧盟对中国节能灯厂商展开了调查并裁决了高额税率就表明,挑起事端的三家公司必然在当地市场占有率相当高。
一位欧洲当地的节能灯进口商曾写信给欧盟,称欧盟的生产厂家更应在生产上提高效率和对手竞争,而不是只顾伸手。他还指责,欧司朗等公司自己就在中国设厂,再把产品卖到中东和非洲,在包装上不打“德国制造”而是“德国技术”。显而易见,该公司非常清楚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优势,他们自己也受益于此。他们一边享受好处,一边又向欧盟投诉中国工厂,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王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