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八家创业板公司发行价出炉 市盈率超首批 最高126倍 两家过百 -中国军工科研所发生泄密 潜艇资料被窃 终末期肝病治疗出新技术 -新一轮刺激方案待定 七大新产业投资惹关注 详解扩内需变革图景 -气象台发暴雪预报 豫鄂皖苏等地将有大雪 东部迎冷空气降温8℃ -胡锦涛结束中亚之行 三大成果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明年双线通气 -前11月京四环内期房均价破2万 探秘京豪宅 "房"字最让网民伤感 -国务院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解读/受益股 二套房贷收紧 -77国集团可能集体退出气候谈判 非洲国家联合抵制 两大阵营僵持 -税务总局明确征企业年金个人税 答问 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所得税 -国务院邀5学者研讨拆迁条例 5年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首页>>天下客家>>客家大百科
[客家源流]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客家源流

  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2种:
  (1)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2)北方南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
  在一般人看来,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不断融合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2007年5月,刊登在美国权威学术杂志《human genetic》上的一篇文章:《Y chromosomes of prehistoric pe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里面有组数据是非常惊人的。以下选取部分图,可见,客家人的中原基因占了很大比例
  
1.根源
  客家人之根在汉族。
  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很像中州的河南话。根在河洛并不是指所有客家都出自河洛,其范围应包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水流域以东、淮河以西的中原旧地,其核心在河洛。
  2.迁徙原因
  客家人的迁移包括客家先民的南迁和客家人的国内迁移与国际迁移。就迁徙行为而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与迁移过程的历史相对应,迁移原因在各时期各不相同。总概各种迁移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A.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即推因。
  ①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逆向发展,这是经常发生作用的根本因素。
  ②战乱。残酷的战争使繁华的城市和富饶的乡村化为废墟,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战乱中丧生,剩存者为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迫背井离乡,迁徙各地,这是大规模突发性迁移的根本原因。
  ③官职迁调定居。
  ④游学、经商
  ⑤争斗,包括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
  B.与移入地有关的因素,即“拉因”。
  北方开发早,南方开发迟。面积辽阔,人口稀少而战乱又少的南方有着南迁汉人定居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如广东梅州在南宋时,“土旷民惰,而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故人不患无田,而田每以工力不给废。”加上唐宋时期在南方百越地区推行“毋赋税”政策。这些对北方逃难的汉人看来,可谓“世外桃源”而纷纷定居于江南、岭南地区。
  C.与介入障碍有关的因素,即“中介因素"。
  客家先民从河洛、中原迁至江南、岭南地区,就交通条件,虽极为困难,但也不是无路可走。从秦代起,就有驿道; 从隋代起,就有运河水道,特别是东南道路和岭南道路; 从宋代起,就有“塘铺”等。
  东南道路以大运河为主干,把关中、淮南、东南连接起来,并延伸至今赣、闽等地。入岭南道路有4:一由荆襄道路南下湖南,经湘水、灵渠、桂江、西江进入珠江三角洲; 一由湖南越大庚岭沿浈江、北江南下;一由长江、赣江越大庚岭沿浈江、北江南下;一由福州沿海岸西南行至粤东。道路的畅通为历代客家先民南迁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封建政府的拓垦,如康熙23年的“迁海复界”,康熙51年的“湖广填四川”等,也为客家人的再迁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D.与个人心理、生理有关的因素,即“已因”。
  迁移者是具有特质的人,而不是迁出地的平均人,体现为富有冒险精神、不满现状等等,与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如把身体矮小者称为“末朝人”的实质。
  3.迁移过程与路线。
  北方汉人南迁历史记载很多,但客家先民由中原大批南迁始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始于秦,也有人认为始于汉或三国、或东晋、或唐、或五代,或南宋等,因而形成客家大迁移有“二次说”、“三次说”、“五次说”、“六次说”、“九次说”等,也有人不分批次只说迁移,莫衷一是。一般认为客家大规模爆发式的迁移有5次,其迁移模式和路线总的来看是从北到南、自东到西,从平原到丘陵、山区,沿着河流到核心地区,由国内走向国外,散居世界各地。
  A.两晋南北朝
  主要受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影响,北方汉民大量南迁。其迁移远者自今日山西长治起,近者由今日河南灵宝等地,沿颍、汝、淮诸水流域,向南行动,到达湖北、河南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北岸。
  B.唐末五代
  主要由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及藩镇割据等战争影响,南迁者远者多由今河南光山、固始,安徽寿县、阜阳等地渡江入赣,更徙至闽南;近者则从赣北或赣中迁至赣南或闽西,或粤北、粤东边界。
  C.两宋
  受金人南下,蒙古人入主中原及元末农民起义的影响。宋末客家人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失败后,为躲避元朝的追捕诛连,形成空前的大迁徙,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形成“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特点,使客家人具有典型山区居民的特征。元末明初的战乱,又触动了客家人的迁移。迁出地多为福建,迁入地则集中在嘉应各地。主要原因是嘉应各地位于岭南东部北上的最佳通道上,有较多的低洼丘陵地区可供开垦,加上在抗元过程中一度变为废墟,即响应“文陆号召从军勤王,崖山之覆,州人士死者十尽八九,井邑皆空”。故客家人从他邑迁来重新组合。由于大量客家人在元末明初迁入嘉应一带,从而使嘉应成为客家腹地,成为客家的聚居中心,拥有“客都”的地位。总之,这一时期的迁徙是在第二期基础上由赣南、闽西迁至粤东、粤北地区。
  D.明末清初
  迁徙原因一方面是内部人口的膨胀,另一方面是满州贵族入主中原的影响。由于山多田少,人口与耕地矛盾的越来越激烈,不断有人往外迁徙,如明嘉靖年间从程乡、长乐迁海丰、归善等沿海地区,从汀州迁至福州等地。清初康熙年间从嘉应、韶州各属迁至以广州为核心的增城、花县、新安、东莞、鹤山等地。“复界”时迁至今天的宝安、深圳、香港、中山、台山等地,“湖广填四川”时迁往四川、广西、云南等地。明末清初客家人举兵勤王失败后,为避株连,多隐姓埋名,或逃亡各地,很多人随郑成功迁到台湾。
  这一期的迁徙路线是:主要由第二、三期旧居,分迁至广东中部及沿海地区,及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和台湾等地,还有小部分从闽西、粤北、粤东回迁至江西赣南及赣中赣北西部罗霄山脉两侧,而使江西的客家有新客和老客之分。
  E.同治年间
  由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而引起的部分客家人的迁徙。
  广东西路事件后当地大部分客家人在官府资助下向南迁入高、雷、钦、廉各州,尤以高州的信宜、雷州的徐闻最多,远者渡海至海南岛崖县及定安等地。
  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统治者要把一切姓洪的及其他参加起义的男女老少都加以屠杀,因此很多客家人或改名换姓,或逃亡外地。大批客家人逃到香港、澳门、汕头、厦门和海口一带,象契约华工一样,被迫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南北美洲等地从事苦役劳动。这一时期主要由广东中部、东部迁至西部、南部及海南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并不是每次迁徙都是客家的迁徙,而是有严格区分的,一般认为南宋以前的迁徙是客家先民的迁徙,南宋以后才是真正含义的客家人的迁徙。客家的迁徙不是象水波一样,一波接着一波,也不象射箭一样,一步到位,也不是有组织、有领导的,而是无组织的非常焕散的迁移。
来源: 百度百科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关于客家方言的形成
客家话析义
粤西桂南客家话
江西老表话”与“客家话”
客家话析义
客家农事谚语
图片新闻:
中国深部找矿四年间找出万亿矿产 各省纷纷规划
港珠澳大桥15日开工 将耗资逾720亿元 可抗8级地震(受益股)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