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 查询时间及方式 最新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煤炭十二五规划框架浮现 计划组20个大集团 供求下半年趋平衡 -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 京沪等在列 相关受益板块一览 -二季度GDP增速或不低于10% CPI三季度见顶 下半年调控温和 -央行称物价上行压力大 北京最低工资涨至960元 海南涨幅第一 -贵州滑坡发现8具遗体 全国7297万人遭洪灾 长江洪水压力减轻 -美国二十余商会致信参议院反对人民币升值 美国人从升值中获利 -深沪交易所部署中报披露 8月31日完成披露 深市 沪市时间表 -法国内乱根源终曝光 耐克广告成诅咒 六大“最让人失望”球星 -深圳游乐设施塌落事件非人为破坏 死伤者身份确认 涉无证运营
首页>>文化发展
学者:鸦片战争前后文化交流未给中国带来根本变化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7 月 01 日 
关键词: 鸦片战争 中国出版 文化特质 中国翻译 变化发展 京报 走向世界 保守性 保守 郭嵩焘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钟叔河从鸦片战争艰难走向世界

钟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历史学者、出版家。著有《走向世界》、《从东方到西方》、《念楼集》等,所编《走向世界丛书》在读书界影响巨大。

鸦片战争的历史,可以反思的主题非常多,但其中的核心还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问题。本报之前已经连续刊出汪荣祖、艾尔曼、朱维铮和陈方正等学者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思想史和科学史的变迁等角度回望鸦片战争的访谈,而作为这一系列对话的结束篇,我们约请了钟叔河先生从东西方交流的角度对鸦片战争进行考察和反思。站在170年后回望历史,我们在今非昔比的感怀之余,也深深感到我们的现代化道路其实还正在路上,所以虽然我们的系列访谈暂时告一段落,但对历史的思考,却依然是开放的。

文化特质

“保守”不是贬义词

欧洲也好,日本也好,都不是一开始就很外向的,但他们没有中国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和保守性。

新京报:自明末利玛窦到晚清的马礼逊,基督教文明一直在努力叩击闭关锁国的东方,但“西学东渐”的真正大潮,还是在1840年之后才达到汹涌澎湃之势。在你看来,鸦片战争之前,满清帝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情况是怎样的?

钟叔河: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民族,整个近代的历史,都是一个逐渐现代化的过程。从古老的文化走向现代文明,走向世界,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是特别艰难的过程。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太强大、太悠久了。

新京报:这不是今天很多人还常常说起的文化优越性吗?

钟叔河:是的,我们自己讲,我们是文明古国,事实上也的确是文明古国。古老的文明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保守性强。

新京报:你强调中国文化的“保守性”,那么“保守”是一个贬义词吗?

钟叔河:我认为不是,“保守”是个中性词。如果我们不保守,怎么会有四千年不中断的文明传统呢?保守是个遗产,我们有很强的保守意识,所以我们这个四千年文明古国和我们的汉民族没有被征服,没有被迫迁徙,也没有分化瓦解。但同样的,我们的古老文化,是从保守性发展而来的一把双刃剑。

新京报:于是导致了从明代一直延续到清末的“闭关锁国”,你觉得这时期的中国真的是铁桶一块吗?

钟叔河:不能说是铁桶一块,对外的接触和交流始终是有的,比方说日本经常有人来,他们学习中国,只是中国觉得没必要学习日本。实际上,日本第一次实现国家层面的突飞猛进,就在于全盘汉化,而第二次突飞猛进,就是全盘西化。

新京报:说到“外向”与保守,你觉得这是不同民族的特质吗?

钟叔河:其实以前所有的国家都是保守的。欧洲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他们的文明程度并不能超过东方。欧洲也好,日本也好,都不是一开始就很外向的,但他们没有中国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和保守性。

历史误会

世界的中心在哪里

外国人说他们有什么,那么我们就一定要说,中国古已有之。但是我们古已有之,却没有普及。

新京报:有资料显示,自1811年马礼逊在中国出版西方图书的第一部中译本,到1911年清王朝崩溃,一百年间中国翻译出版的西学书籍达2200余种,且其中1500余种出自1900年到1911年之间,超过此前九十年中国译书总数的两倍。那么,就翻译出版领域而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钟叔河:外国人到中国来传播文化,同时又带中国的文化回去,最出名的有个传教士叫利玛窦,他带了一万多种书,有人把他比作唐僧取经,这是有道理的。只是这些书有没有人看懂,就不一定了。在鸦片战争时期,欧洲人把一些中国的数理知识翻译到外国去,很多概念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比如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中国人的心理是,外国人说他们有什么,那么我们就一定要说,中国古已有之———但是我们古已有之,却没有普及,没有把它上升为理论,“古已有之”又怎么样呢?

新京报:说起来还是文化传统的问题。

钟叔河: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我最不喜欢看这样的文章,比如总是讲我们的郑和怎么航海———郑和航海是事实,但是他航海主要不是为了文化交流,不是为了进取,实际上就是为皇帝办事。而且郑和是个宦官,因为明朝统治者只相信宦官,觉得割掉生殖器的人不会造反,才派他作为代表出去。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可疑的地方,但没有人去盘查,因为一开始说这些事情,马上就会有强大的反对声音来淹没你。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说中国的位置偏东,很多人就反对,中国要居天下之中嘛。本来欧洲所有的地图都是以大西洋为中心,我看过利玛窦那个地图的原版,他很聪明,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把太平洋作为中心,中国就好像在中间了。

新京报:你是觉得,鸦片战争前后的文化交流并未真正改变中国?

钟叔河:这个变化是不大的,我认为没有根本的变化。中国的思想传到西洋去,就影响了西洋思想家,比如卢梭就说,给他最大影响的是中国人。西洋人能够看到我们,而我们呢?顺治皇帝的一个小儿子死了,洋人说需要请上帝,结果犯了中国的法,要杀头。最后还是因为洋人的历法准确,他预告某天有日食,结果真的出现了,这才留下他一条命。皇帝想知道哪天有日食,可中国的历法预告不出,才要利用西洋的东西,这就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来源: 新京报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官员肆意交流受贿经验 凸显官场文化中耻感缺失
中国电影的"文化例外"
探索与跨越 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半年盘点
蔡武: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城市凝聚力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
世界各地风行"街头剧场"小丑和帐篷也是文化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家底"大盘点(从业人员分布图)
图片新闻:
网店实名制7月1日起实施 卖家身份将被核查
世界杯六大“最让人失望”球星[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