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中,中国宏观经济的复杂性仍未减弱,经济减速风险初显又成为新情况。展望下半年经济运行形势,不同于上半年的高增长以及前期的“波澜起伏”,“温和”可能成为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主基调。
增速回落≠二次探底
经济运行走出一个漂亮的“V型”反弹之后,后续经济走势何去何从?不少专家指出,一季度11.9%的高增速之后,经济增速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适度回落。
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将大大降低。严控新增投资项目、清理地方融资平台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等一系列政策对投资产生抑制作用,而保障房建设以及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短期内难以弥补这一“缺口”。1-5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专家预计,如果全年投资增速降至20%左右,今年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的贡献将在4个百分点左右,大大低于去年的8个百分点。
从经济自身运行来看,发电量、制造业PMI等指标的回落,房地产、汽车等重要商品市场的库存上升,也在提示当前经济热度已有回落。
一般来说,一国经济经历从萧条到景气再回落的周期,需要3-4年时间。但本轮金融危机来势猛,各国采取的反周期措施也力道十足,经济周期运行和“冷热切换”偏于短期化。这也意味着经历连续四个季度GDP增速回升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可能进入相对回落的“小周期”。国金证券认为,三四季度经济环比增长将显著下滑,本轮短周期的底部可能在明年一季度。
“从季度GDP来看,我国经济步入了减速周期,但这不意味着经济将二次探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如果全年经济增速达到9%-9.5%,仍比去年增速快。
尽管经济回落风险被一再提及,但鲜有专家认为“二次探底”等严峻情形行将发生,区别更多地在于经济具体回落程度的预测。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预计到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至8%,2011年经济增速也不容乐观。在经济总体放缓的背景下,政府可能会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应变性,避免对宏观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2-4季度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10.5%、9.7%和9.1%,全年GDP增速达到10.2%,这仍属于较快的增长。
与部分发达国家不同,目前我国宏观政策仍留有余力,这也是我国经济实现温和复苏的有利条件。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中国经济不会重演2008年的局面。目前实体经济留存的库存空间很小,去库存化对GDP的波动影响相应减弱。欧债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也远不及2008-2009年全球衰退的冲击大。他预计,2010年中国GDP增长10.5%,2011年增长9.8%。
物价或将见顶
当前宏观经济的另一个焦点是物价。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升至19个月新高的3.1%。如果在物价回落之前出现经济减速现象,将给宏观调控带来“两难”局面。
较为乐观的是,目前不少因素均支撑物价涨幅于六七月达到高点。例如去年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将在六七月达到最高,随后逐步弱化;近期原油、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降低了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哈继铭预计,6月份CPI将上升至3.5%,比5月份多涨0.4个百分点,但6月份很可能是今年CPI涨幅的高点。
但从前两轮物价调控实践来看,CPI涨跌“拐点”的出现似乎均比业界预期偏晚。专家指出,如果经济需求仍然旺盛,CPI见顶时间不排除推迟到三季度甚至四季度。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可能在“负利率”压力下选择加息。
王一鸣认为,今年通胀预期比较直接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农产品价格。目前的南方水灾估计会对粮食、糖料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会不会对猪肉价格形成关联性影响还需观察。二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这在我国不少地区已经有所体现。
但他也认为,通胀压力也存在减缓因素,即全球经济并未像预期那样明显复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输入性通胀压力。近期央行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这也会对输入性通胀起到抑制作用。
回过头来,以房地产调控和欧债危机影响加大为标志,二季度有可能成为经济具有转折意味的季度,上调准备金、重启汇改、收紧房贷……当季调控政策也进入密集出台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新近表示,我国经济正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对此,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政策明显转向或加码的可能性不大,宏观调控将进入观望期,“以观后效”。 □本报记者 韩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