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正统“招安”,被资金“收买”
商业化的草根春晚还能走多远
1月1日下午1点半,备受争议的民间春晚选秀活动在北京SOHO尚都音乐广场如期开场。而作为这台草根春晚的策划者,老孟心里的那块石头早已落了地。十几天前,老孟如愿拿到北京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的演出许可证(京演第276号《北京市演出许可通知》),“山寨春晚”正式更名为“民间春晚”。有了这张“准生证”,和电视台商谈转播事宜就不再是奢望,七八十家网站更是抛出直播的橄榄枝,其中不乏门户网站。
去年在全国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河南“中原山寨春晚”,近来也鸟枪换炮。当地一家知名电视台高调介入,这个原本纯草根的民间春晚出现了官方的身影,招牌也变成了中规中矩的“老家是河南”2010年百姓迎春大联欢。
名正才能言顺。但有评论者指出,“民间春晚”还是“山寨春晚”,名字并不重要,问题在于草根春晚似乎越来越不是草根所希望的春晚了。被正统“招安”、被资金“收买”,没有了跃跃欲试的勇气和令人兴奋的火药味,草根春晚当初那份“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的激情还会继续燃烧吗?
“春晚”二字就是一棵摇钱树
2009年春节,川籍“北漂”老孟挑头叫板央视的“山寨春晚”成了年度最具话题性的一个文化事件。2010年春节,喜欢挑战的老孟将卷土重来。与上次不同的是,包括元旦3天的选秀在内都有文化公司力挺,老孟在前台张罗,办公场地、演出场所及演艺人员的相关费用则有赞助公司兜底儿“埋单”。
据悉,此次民间春晚费用预计近百万元,老孟自信地认为今年亏本的可能性不大,“赚个100万有可能”。对于网友“圈钱”的质疑,他也很坦然:“要办活动,要拉赞助,就回避不了钱”,他还表示“关于钱的事,欢迎网友监督”。
在很多人看来,“春晚”两个字就是一棵摇钱树。从2008年开始,在观众对央视春晚越来越高的抱怨声中,“山寨春晚”、“北漂春晚”、“酱油春晚”等像老孟这样的“非正规军”推出的各类草根春晚,打着“百姓的晚会,你我的舞台”、“北漂大舞台,有梦你就来”诸如此类的招牌一拥而上。
只是,草根春晚也要走商业路线了,这让人怀疑,组织者若是为自己谋利,还有多少草根性可言?
老孟说他理解的“山寨”是野生的意思,或者自生自灭,或者成长壮大,“我做这个事的目的在于多给观众一个选择机会,央视是大鱼大肉,我们这是一盘泡菜。”
话虽如此,但他并不甘心“民间春晚”只在网络上热闹,“上电视很难,得看有关部门是否网开一面了。不过我们也在努力沟通中,没把握,但有希望。”但有网友认为,网络是一个草根性的传播平台,这类草根春晚放在网络上不正是实至名归吗,干吗非上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