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盘点迪拜26建筑奇迹:从摩天塔到旋转大厦(图) 迪拜游叫价37800元 -全国新版火车票12月10日开售 防伪功能增强 打假火车票条码升级 -广电总局严打网络视频 国内3大BT网站关停整改 下载软件将遭禁 -教育部否认入学年龄“松绑” 仍需满6周岁 网站撤销相关"说法" -明年楼市平稳增长 教育地产持续火爆 取决于政府 波动不可避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经济工作6主要任务 -中国今年GDP达8.3%以上 2010年望"冲九" 持续增长三隐忧 实录 -北极因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加快 恒河或干枯 曲麻莱县冰川消融真相 -解放军营房建筑面积标准颁布 适度调整 军职150-190平米/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强调发展方式转变
首页>>文化发展
都贴上贺岁的标签,电影市场就繁荣了吗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都贴上贺岁的标签,市场就繁荣了吗

在接下来近四个月的超长贺岁档里,近50部影片排队上映。一年中三分之一时间忙贺岁,这个非典型现象让人啼笑皆非

贺岁档,抢钱档?

孙红雷跳热舞,小沈阳飙高音,为了让自己的贺岁新作《三枪拍案惊奇》走下神坛、走到年轻人中间,大导演张艺谋这回更是放低身段“奉献了一把”,不光在片中用家乡话唱起了Rap,在近日举行的影片官网启动仪式上还惊世骇俗地演起了小品。

和再次“高烧”的楼市一样,这个岁末,贺岁档电影的热度也是一升再升。11月20日,《熊猫大侠》、《我的唐朝兄弟》、《火星没事》3部影片同时上映,拉开了内地贺岁档电影的大幕。在接下来近四个月的超长贺岁档里,近50部影片排队上映。如此阵势,让业内人士信心爆棚:今年贺岁档总票房有望达到20亿元,刷新去年近30部贺岁片创下的15亿元佳绩。贺岁片们更是摩拳擦掌:香港导演陈可辛的《十月围城》,号称投资1.5亿,目标是5个亿;张艺谋奥运会后执导的首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号称投资8000万,目标是4个亿……为宣传造势,各家剧组纷纷拿出看家本领:16家占据全国90%以上市场份额的院线与某影片签约联合发行,某电影界人士邀请院线经理吃饭……连国际大导演张艺谋都放下身段陪着制作方四处作秀赚吆喝了。

贺岁档,是国内电影市场化运作的起点,历经10年培育,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中最成熟、最安全、最具含金量的档期。特别是2002年12月20日上映的《英雄》一方面开启了国产大片时代,另一方面也让电影人“贺岁档+大片=事半功倍之票房”的概念根深蒂固,贺岁档从此成了“抢钱档”。在这场不见硝烟的贺岁大战中,跌宕起伏的攻防策略,往往比银幕上的故事更富有戏剧色彩。

由于“超人气科幻巨作”《阿凡达》将在2010年元旦后在内地上映,从而彻底打乱了国产贺岁档大片以往的排片定式思维。为避免和这个由《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投资21亿人民币的“巨无霸”发生正面冲突,多部大片不断提前上映档期,加上虎年春节的滞后,2010年度贺岁档的战线因此被拖得越来越长,4个月的时长,一年中三分之一时间忙贺岁,这个非典型现象让人啼笑皆非。

绝大多数都在陪太子读书

“大”仍然是吸引观众的要诀。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大炒作已经成为贺岁档必不可少的元素。不过,当从成堆碟片里爬出来的影迷争相走出家门冲向影厅,才发现,“类型单一”成了今年贺岁档的不争事实:从《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锦衣卫》、《风云2》,到《刺陵》、《孔子》、《花木兰》、《熊猫大侠》,除了动作武侠,就是古装喜剧,很多观众发现,本土贺岁电影已经从冯小刚生活化的“冯氏喜剧”,演化为山寨感强烈的集体无厘头,今年的贺岁档已经沦为堆积廉价笑料和网络热词的工地。即使被院线经理们视作“头号种子”的《三枪拍案惊奇》也不免让人捏一把汗:小沈阳这类二人转演员的搞笑是否真能适应南方市场,票房做到“南北通吃”,现在依然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从一部大片独享到多部大片分享,贺岁档这块大蛋糕眼看着已经被切割得越来越小。当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票房占档期总票房35.8%、《集结号》占23.6%,到了《非诚勿扰》已经下降到21%左右了。2010年度贺岁档尽管长达4个月,好像来者有份,然而,由于档期过满,导致每部影片放映周期短,场次少,从而必然造成观众分流。

据制片公司分析,在今年近50部贺岁片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投资有4000万元左右,而这种规模的投资需要1亿票房才能收回投资。即使按40%这一极其乐观的增长率去算,这个贺岁档也不过20多亿票房,在这块蛋糕上咬一口容易,那么多部影片都高喊过亿甚至数亿,谈何容易。

事实已经证明,一些中小制作削尖脑袋好不容易挤进贺岁档,立刻就被大片的光环淹没了。以《十全九美》“姐妹篇”身份上映的《熊猫大侠》曾经喊出过“票房翻番”的口号,目标显然是过亿,但据第三方统计数字,截至11月30日票房仅2000万元,相对800万元的制作成本勉强持平;《火星没事》截至11月30日累积票房660万元,相对制片方提供的1000万制作成本,显然还在赔钱;最惨的莫过于《我的唐朝兄弟》,制作成本超过1000万,想要保本,票房至少要达到2500万,但上映两周,票房只有220万。

一项调查显示,近50部贺岁片里,普通观众目前知道的不过十几部。可以说,绝大多数所谓贺岁片,都在陪太子读书。

市场的“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

相关数据统计,2007年,中国电影产量402部;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406部。然而,多达四分之三的影片无缘在影院的大银幕上和观众见面,基本上都是一杀青就宣告游戏结束,一年中能够在全国35条院线上映的影片,不过百余部。2008年年初以来,《长江七号》、《大灌篮》、《赤壁》、《功夫之王》、《画皮》、《梅兰芳》、《叶问》、《非诚勿扰》8部影片的票房超过10亿,它们占去2008年度40亿左右票房的四分之一强,而其中除了《赤壁》是暑期档、《画皮》是国庆档以外,其他影片的不俗票房,都是在贺岁档取得的。电影人对贺岁档的迷恋,看来还是有理由的。

但在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的眼中,贺岁档却是“幸福人的苦恼”——喜的是,可放映的电影更多;愁的是,如何安排这些片子。“影片一多,我们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而2至4月份,影片太少,是我们的营养不良期。”

对此,有电影业界人士分析说,如此拥堵的档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影市场的弊病,即产业规划能力还不强。虽然中国的院线建设已经非常迅猛,很多热钱在这个环节里滚动着,但电影院的建设速度,还是远远比不上电影的制作速度。没有足够的放映空间,将是贺岁档影片收回投资的最大障碍之一。

此外,资深电影业管理人陈国伟指出,人为夸大贺岁档期对票房的作用,上片一窝蜂,是急需改变的不良状态。实际上,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有一些空白时间段没被有效利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都习惯于把好东西留到过年吃。而当下,现代人需要的是随时随地的娱乐,那些逢年过节才有的形式感过重的“文化仪式”,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坚不可摧。建立一个协调有序的市场规则,让观众的岁末电影大餐走向日常化,中国电影市场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繁荣。本报记者 吴晓东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花木兰>11月27日上映 贺岁片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图)
细数十年来十大贺岁片女明星(组图)
图片新闻:
业内专家透露:中央或投入四千亿元搭建智能电网
人保部试点城镇居民生育保障 选成都等七市先行(名单)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