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10月15日专电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将于17日揭晓。数据显示,无论是民营影视企业投拍的最佳提名影片,还是其旗下的最佳提名导演、演员,都占据总数的大半壁江山。在这之中,全国最大的民营影视企业--“华谊兄弟”旗下的导演冯小刚赫然在列。
从《没完没了》到《大腕》,从《集结号》到《非诚勿扰》,票房总收入超10亿元的成绩单足以让冯小刚和“华谊”鹤立鸡群。回顾冯小刚的创作路线,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历史展现在眼前。
辗转影视圈
“做一个好的电影导演一直是我的一个梦。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回顾自己的从影经历,冯小刚感慨万千。
冯小刚上世纪70年代当兵,转业后当过一国企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
制片、监制、演员、编剧、导演、美术设计……跳入影视圈的冯小刚无不涉猎。他说:“我一没上过专业影视院校、非科班出身;二无艺术世家、缺少熏陶;三是当时电影业环境不好。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当好电影导演,难上加难。”
“的确,当时中国的录像业、电视业非常普及,中外电视剧如雨后春笋使电影观众大批流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届金鸡奖评委贾磊磊说,“据统计,仅1984年至1985年,电影观众就减少了52亿人次。1986年之后的电影市场进一步萎缩,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发行企业亏损,生产难以为继。”
面对此境,冯小刚转入电视剧创作,先后担任《编辑部的故事》编剧和执导《北京人在纽约》。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榕说,在中国电影最困难的时期,独具慧眼的民营影视企业从中看到了“金矿”。尽管没有“出品署名权”,可他们不恋虚名,纷纷借“国有指标”之名投拍电影,以市场为导向的制片策略使几近死水一潭的电影市场泛起春潮。
冯小刚说:“民营资本参与电影业后,让我看到了市场经济带给中国电影的希望,也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复活了。”
此后,冯小刚开始与民营资本接触,在艰难摸索中重拾着自己的电影梦。1992年,冯小刚回到电影圈,创作电影剧本《大撒把》。之后,又执导了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一时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大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