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2008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演出道具“缶”最后一场专场拍卖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完美落槌。22个标的共320个缶以总价4138万元拍出。此外10个标的共200幅竹简以总价637.5万元成交。共有132家单位和个人参与了此次竞买,单个“奥运缶”的成交均价12.93万元,超过第一批“奥运缶”成交均价一倍有余,单个“竹简”成交均价3.18万元。 中新社发 远舟 摄
缶是古代丧葬器皿?
武大专家:不能这样说
作为北京奥运会概念收藏品,随着“奥运缶”拍卖价格屡创新高,网上传出一种声音:“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昨日,记者采访武汉大学民俗专家肖春艳博士,他对“缶是古代丧器”的说法不以为然。
日前,一篇署名“周筱赟”的文章《“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被贴在了各大论坛和博客。作者引用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的观点:所谓的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丧器。朱大可还说,奥运开幕式上“击缶而歌”,是一个典型礼制错误……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缶。庄子所在的楚国,一直有这样的丧葬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天湖北民间。
对此,武汉大学民俗专家肖春艳博士则认为:不能说缶是古代丧葬器皿。在中国文化中,关于喜丧的概念比较模糊,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喜丧用品也是如此。比如鞭炮、唢呐等,办喜事、丧事的时候都用,湖北民间至今也是如此。在中国礼制里,也没有明确记载缶是丧葬专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