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1月3日电(记者石志勇)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牵头、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共同研制的“智能文物微环境实时监测系统”日前通过专家验收,这项研究成果将对中国馆藏文物防范性保护技术和装备更新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依然是造成文物基体遭受损坏的主要原因。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降尘和有害气体等进行长期监测和控制,建立长期的藏品环境参数数据库,研究文物藏品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创造最佳的文物保存环境,实现对文物蜕变损坏的有效控制,将是中国博物馆文物保护领域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
为实现对文物自然蜕变引发损坏的有效控制,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牵头组成的项目组,开展了对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发。经过科技人员近两年时间的研究和攻关,成功研制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环境智能实时监测系统。经文物展厅、库房和考古现场等场所试用,专家认为这种系统运行稳定、监测可靠、数据准确、技术含量较高,特别是这一成果在应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观众激增、空气质量变化的新形势下文物科技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