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7成商品房是高档房 低端住宅供不应求 第二套房贷款未松动 -调查:72.9%的民众最大期待是提高工资 三鹿宣布纯牛奶提价10% -证监会:基金专户理财不得承诺保底保收益 去年基金利润11231亿 -温家宝:避免股市大起大落 传A股印花稅下调已通过 改为单边征收 -三位新晋副总理分工明确 李克强分管物价 各部委新掌门施政直击 -拉萨暴力事件414名嫌犯落网 纵火案告破 达赖提出"决战奥运" -发改委: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不会推动物价水平上涨 [答问全文] -奥运圣火今日抵京(附地铁公交调整线路) -人民币逼近6时代 去美元国家找便宜最好刷卡 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国家测绘局公布07十大测绘违法案件 新疆烟花爆炸事故原因查明
中国新型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形势分析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3 月 3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先是以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转型而带动的,因此是一个盘活存量的过程。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大潮涌动,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快速提高,消费结构提升趋势明显,文化产业发展的冲动很大。但是,由于文化体制改革仍然滞后,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成,诸如传媒业等准入壁垒存在,使得文化产业资源盘活还仅限于体制内存量,核心门类利用现代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增长能力难以释放,因此,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成效与社会需求形成鲜明反差。

另一方面,新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运用一日千里,文化经济日益繁荣,新的产业形态不断涌现。社会上的多余资本越过旧业形态的体制制约,投入经营高科技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的新兴增量不可避免的,存量领域正在日益被边缘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客观上已经出现了增量领域发展超过存量,引导创新的形势,文化产业的增量发展趋势呼之欲出。顺应大势,要大力着重发展新型文化产业。

新型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和民间资本唱主角的业态,它与体制内的传统文化产业相比,优势明显:一是后劲雄厚,与时俱进。新型文化产业的动力源泉是发展迅猛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后者负载文化内容,不断产生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不断推动文化业走向新的融合。现代化是高科技的社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必然开创新的经济时代,新型文化产业是新经济的反映。二是主体多元,运营灵活。新型文化产业吸引民间闲散多余资本创业经营,没有历史包袱,没有体制障碍,能够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灵活置业,随机运营,适应性强,应变能力强,富有竞争力。三是市场宽阔,消费看好。新型文化产业是与新型消费群体比肩成长起来的,是新型社会生产与消费的新组合,是新型产业链条的自然搭建,因此具有市场前景。例如新兴媒体由于新颖性、互动性、体验性、便捷性、信息量大等优点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四是与国际对接便捷。由于技术形态、资本形态和产业特质的相通性和跨国趋势,新型文化产业地区国别本土意识和体制束缚小,体现了技术、资本全球扩张的必然趋势,因此国际化特点突出。

新型文化产业由于技术进步迅速、新兴消费活跃、体制性障碍较少、全球潮流促动而迅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将进一步下降,文化产业结构将因之重塑。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一直是传统文化产业占支配和主体地位,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传统文化产业就遇到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以其中最大的行业图书出版业为例,从1995年到1999年,中国出版社的年利润增长率分别是62.7%,43.4%,29.8%,17.5%。虽然在高位增长,但增速是逐年下滑的。近几年,传统文化产业部门更是显出“滞胀”的特点,不仅与新型文化产业的高速增长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低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2000-2005年中国年均GDP增长9.3%,而出版业图书定价总金额的年均增长率是6.6%。从规模上看,目前中国新型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超出传统文化行业近1倍,创造价值甚为可观。2004年底,中国互联网出版总销售收入达35亿,年均增幅达50%,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约250亿。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4.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52.6%。预计到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出版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21亿美元,2006年到201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是35.5%。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要不了多少年,中国的新型文化产业将超过传统文化产业而占据文化产业的主体地位。(参见杨吉华: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J].中央党校学报,2007.1.)

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下,如何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继续发展传统优势文化产业的同时,大力扶持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新型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应该成为中国长远产业战略着重点之一。

中国新型文化产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重。(参见祁述裕、韩骏伟:新兴文化产业的地位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N].中国企业报,2006-08-11.)

一是中国文化产业结构急需升级。一方面,文化制造业在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大,文化服务业中,传统的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图书报刊业等仍占有绝对优势;一方面,创意设计业、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业等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状态,在全国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过小。在新型文化产业中,也普遍存在着现代科技应用程度还不高、技术开发能力还不强、原创能力弱等问题。

二是产业链不完整。目前,新型文化产业缺乏对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力。比如,网络游戏产业中的游戏运营企业多是从代理起家,大都位于产业链下游,中国自主开发的网络游戏市场占有率还不高,游戏产业内容严重匮乏。动漫产业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由于缺少原创品牌,目前国内动漫市场多以引进、加工、代理运营为主,动漫企业大都在为西方国家做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工作。

三是投融资体制不适应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新型文化产业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目前,对新型文化产业,政府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社会上的资本参与程度还比较低,还没有建立起市场化、多元性、使文化企业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和获得合理回报的投融资机制。

当前,全球性的文化产业集团正在寻求从“规模优势”向“范围优势”的转化,文化产业集团的强大并不一定在于量上的规模扩大,而在它于在相关产业范围中占有内容和推广的优势。对于数字化的技术优势的争夺,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焦点,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成为时代必需。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周密筹划,稳健起步,应通盘考虑新型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关系、各自作用和相互影响,选准着力点。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把文化产业尤其新型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加以推动。具体做法应包括: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制定《文化产业振兴法》,从法律上,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等。

二是鼓励文化创造。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鼓励文化创造,鼓励拥有知识产权的原创作品。例如通过设立创新基金,为作家、艺术家等提供生活环境和创作环境,加大奖励原创性作品的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政府或委托社会组织推介具有创造性的作品,鼓励创造性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风气和氛围。

三是完善产业链。2006年12月北京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第一次从产业链的角度,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可以参考依据这一界定的内涵要求,打破部门界线和行业壁垒,大力推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的相互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信息、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积极探索建设一批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具有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生产、营销体系。

四是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文化市场,关键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重点是维护中小文化企业的利益。中小文化企业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也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也往往是新型文化产业的最新主体形式。就现阶段来说,既要创造条件做大做强国有文化企业,也要防止大企业对文化资源的垄断,要重视积极扶持中小文化企业,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加强加快现代高新技术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为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新型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互相渗透的趋势。20世纪以来,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文化艺术品可以批量生产。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渗透,使文化产业出现多种形态。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其成为第四媒体,并由此产生了网上电影、网上出版、网上论坛等一系列新的文化形态。可以把网络业、新传媒业、数字艺术业作为发展新型文化产业的重点。

六是大力吸收民营资本从事新型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产业旧体制束缚少、经济属性高、普适性强,鉴于民营资本灵活多样、进出集散自如的优势,可以从政策制度上确立对之融资的途径方式;提倡实验在新型文化产业领域,利用民间资本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培育战略投资者,将之塑造成在国际文化产业领域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主体,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增量突破。(陈锋 中国艺术研究院)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业态现状分析及产业升级
中国文化产业区域性布局初步形成 新策略推动发展
中国力促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企业投融资上市
体制: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和谐共进
场域:培育市场 保障文化产业价值实现
底蕴:多元融资 壮大文化产业经济实力
源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创新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2006年全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和人员基本情况
借鉴:美英法日韩等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政府行为模式
透视:中国文化产业兴起与发展的必然性与路径选择
回眸:中国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程中诞生“文化产业”
扫描: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内涵和政策取向
文化产业上市 用“金股”铺路?
图片新闻:
奥组委工作人员有望供职中石化等47家央企(企业名单)
08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前三大城市群差距较小【直播实录】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反贫困进程/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