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十日
【核心阅读】
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议选举出新一届“两高”负责人,任命了新一届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其中的新部门、新面孔格外惹人注目。走上新的岗位,他们有何感言?面临新的任务,他们有何部署?为民、务实、清廉,他们有何行动?
3月28日,第一个完整的工作周结束。本报记者走进部委机关,感受新“掌门”的所思所谋、执政风采。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
驱车百公里 周末搞调研
【人物小传】
王胜俊,安徽宿州人,合肥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早年曾在安徽六安当过农场职工、宣传干部、区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和地委副书记,基层工作经验丰富。
他有着23年的政法系统工作经历,1985年起先后任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1993年调北京,在中央政法委员会任职15年,历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十五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3月23日,刚刚到任四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利用周末,驱车100多公里,到河北省霸州市人民法院胜芳法庭调研。两天前,他作为党组书记第一次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提出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人民法院的工作重点。
“我们的调解率达到85%,2006年以来从未发生过上访事件。”胜芳法庭的调解室里,庭长张国威介绍说。王胜俊连连点头:“这说明你们化解矛盾的能力比较强。人民法庭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沿,是联系群众的纽带、为社会服务的窗口,也是人民法院全部工作的根基。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你们的位置很重要,责任很重大啊!”
看到调解室布置很温馨,王胜俊嘱咐:“司法机关也要有亲和力。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得到群众的信任,司法才会有权威。”
在人民调解员联络室里,王胜俊详细询问法庭与人民调解员如何协调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以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紧密结合、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的“廊坊经验”曾在全国推广。王胜俊说:“‘廊坊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调解形式,充分发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三位一体的整体优势,促进社会和谐。”(刘晓鹏)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改部”担子重 履新问计忙
【人物小传】
“如果再次发生大范围污染事件,会不会被问责、解职?”2006年两会,刚任职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周生贤面对尖锐问题,这样作答:“感谢你对我前途的关心,我争取不辞职”——这样的回答赢得了掌声,也反映了他的个性。说话有感染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待人宽厚,这是周生贤的同事们对他的普遍印象。
师范学校毕业的他曾任中学教员、公社党委书记、县委书记。2000年11月任国家林业局局长,松花江污染事件后成为国家环保总局局长。
中共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
“我们不能光要职能,而应把环保工作当成一项德政与民心工程,实实在在去做好,使中国的环境状况真正得到改善。”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话音未落,新任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深有感触地说:“对!求真务实、踏实工作才是最要紧的!环境保护部成立后,我们要把工作着眼点放在诚心诚意为民造福上。”
3月20日的环境保护部机关会议室里,历任环保局、环保总局领导座谈会气氛热烈,作为座谈会的主持人,周生贤边听边记。
与其他新组建的部门一样,环境保护部也面临紧张的“三定”工作,但在周生贤的日程表上,却特意安排了一系列的座谈会:19日,环保系统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20日,历任环保局、环保总局领导座谈会;21日,机关司局长座谈会;还有即将召开的环境专家学者和各省厅局负责人座谈会。
“‘改部’的担子沉甸甸,眼下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着手之前,我愿意倾听各方建言。”周生贤说。
建设像钢铁一样硬的环境执法体制机制,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加大环境治理的科技支撑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座谈会上,一条条建议、一句句诤言实实在在。汲取智慧、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创新机制,着力打造一个行为规范、运转高效的环境保护部。周生贤说,他这10天收获良多。(孙秀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