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理解世界各国相关定义的差别,就要把“文化产业”现象放在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考察。社会现代有两波。第一波现代化从18世纪中期开始,以蒸汽作为生产动力带动社会走上了现代化之路,第二波现代化则始于20世纪中叶的电子动力革命。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正处于双波涌动的现代化洪流之中。
文化产业的兴起立足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社会现代化提高了社会生产,增加了人们的休闲时间,降低了恩格尔系数,增加了对享受生活、积累文化资本的需求。这种新的需求结构,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直接改变生产结构,拉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形成文化产业。同时,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保障。从19世纪后期开始,现代高新科技的应用孕育出一种与传统的“精英文化”相区别的文化现象。这就是被法兰克福学派称为的“文化工业”即文化产业。按照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范畴来说,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本的经济运营。它的产品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文化产业大致应当划分到第三产业范围内。
考察社会现代化过程,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发现产业与就业结构高级化规律。产业结构高级化规律表现为产业链条逐渐加长,产业链条的重心逐步后移。同时,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将依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然后向第三产业转移。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进而发现: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不断提高;到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与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1990年,著名经济学家玻特提出了经济发展四阶段论:“要素驱动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廉价的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投资驱动阶段”,以大规模投资和巨大规模生产驱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阶段”,以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财富驱动阶段”,追求个性的全面发展,追求文学艺术、体育保健、休闲旅游等等生活享受,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主动力。
梳理上述背景可知,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大力倡导,完全是社会需要所致。它们已经处在第二波现代化中,一要发展传统的文化产业,二要兴起新型文化产业,三要对原有产业进行创新改造。所以,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内涵丰富且范围不断更新扩大。中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这是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转变阶段,文化产业刚刚兴起发展。自然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裁撤世界,当然也不能照搬照抄削足适履。
英国提出创意产业,为的是通过“创意”对第二产业升级调整并使第三产业(服务业)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越界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所以,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创意产业一方面是在过去总体的文化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概念,另一方面又是不同于过去文化产业的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基础上形成的,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因此,创意产业高于传统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之路可能是走现代化的国家应该借鉴的。
欧盟“Info2000计划”中把内容产业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这是因为随着电子传媒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例如传媒业形成“内容匮乏”。高科技的文化产业就是“内容产业”。目前数字化内容产业震撼文化产业,成为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争相抢夺的对象。数字化内容产业是指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它涉及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今天日渐走热的短信、网络游戏和VOD点播、音乐下载,甚至QQ等都属于这种新兴的数字化内容产业。内容产业以强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内容产业”是新型文化产业的灵魂。
如果将文化产业置于现代化、信息化、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世界经济背景下,可以看到,近10年以来,文化产业发生了质的发展变化,越来越成为最富有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数码技术发展最紧密结合的产业,并且越来越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面貌。现代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奠立于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的“版权产业”定义的确抓住了文化产业问题的核心。
由于现代化水平高,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资源的运用有差别,西方文化产业比中国起点高、类型新、外延广、权重大。中国文化产业尽管同样在上世纪末得以倡导兴起,但是基础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又由于一、二波现代化并非要线性展开,中国要走新工业化道路,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形成传统与新型并举、甚至着力发展后者的路径,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速社会现代化进程。
因此,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视野和魄力,政府应该以开放、远瞻气度与能力来图谋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时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对象大致与《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之中的“文化”对应,也就是文化产业传统的行业管理归属大致对应,文化产业产业门类与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等主管部门的业务大致对应。这样的行业种类、这样的管理体制与社会现代化要求和世界经济的进程还是有距离的。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这样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管理部门应该起到担纲作用,在这一方面应该向日本学习。(陈锋中国艺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