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让我回部队当个师长,我还愿意。”个人资产超过36亿元人民币的孙广信如是说。
说这话时,这位新疆首富的年龄是40岁。而在他27岁开始创业时,手里的钱只有3000元,那是他全部的复员费。
在孙广信眼里,36亿元的个人资产,只是一个数字。在《福布斯》公布的新年度排行榜里,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孙广信的个人资产,排在中国大陆富豪第9名。许多公众熟悉的人物,论个人资产远远排在他的后面———比如酷爱名车的北京富豪李晓华(20亿元),比如拥有私人公务飞机的远大空调老板张剑兄弟(16.8亿元),比如造汽车的吉利老板李书福(9亿元),造软件的用友老总王文京(8.4亿元)等等。
27岁,是这个亿万富翁人生的分水岭。27岁之前的孙广信,经历看起来似乎很平常。
1962年,他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一个多民族的大杂院。父亲是当年从山东走西口“盲流”到新疆落脚的鞋匠。家中兄妹5人,除他之外,最高的学历高中都没毕业。高考未果的他,去了部队。从那里,考上了军校,成了家中惟一有干部身份的人。“人活着,就要进步。”孙广信在部队里很好强。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30岁时当师长,然后是将军。可27岁之前,孙广信的将军梦破灭了。他有两次升迁的机会都被干部子弟替掉了。于是他选择了复员,丢了干部身份后,投身到可能适合自己的商战。
1989年,孙广信开始用行动在商场书写今天被称为“西部神话”的财富故事。起步是替别人推销推土机。
他主动找上门去,以个体户的名义要替内地的一个厂卖推土机。“卖一台给我1%的手续费;卖不掉分文不取。”每次出门20多天,睡9角钱一晚的大通铺,10个月走了10多万公里,卖出103台。这是该厂家在新疆10年的销售量。
28岁的他,以67万元盘下了在乌鲁木齐倒闭的“广东酒家”,在新疆经营当时很少见的粤菜。有心的他不仅赚了钱,而且把这个酒家变成了交流商业信息的中心。孙广信说:“当时有人花5000元请一桌。我分析,花这么多钱请客的,起码要赚5万元。请客的,吃饭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敏锐的他从食客那里捕捉到了石油设备贸易的商机。仅1992年,他们17个人的公司进口成交8700万美元,占当年新疆进出口贸易额的1/6。这年,他30岁。31岁时,他投身房地产,盖出了当时乌鲁木齐最高的写字楼“广汇大厦”。33岁那年,他成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38岁时,他旗下的“广汇石材”在上海上市。成功后的孙广信,把自己13年的财富积累过程,称为“三次战役”。
现在,乌鲁木齐每5套商品房中就有3套是由他的广汇公司开发。而他自己财富的5成来自房地产。孙广信最新运作的项目是,把新疆天然气液化后运到华东地区销售。“要干就要干第一”的孙广信,曾到当时名声显赫的南德和飞龙打工偷艺。那是1993年,企业刚刚做大的孙广信迫切需要学习。
孙广信回忆:“当时我在南德应聘的,是集团的办公厅主任;到飞龙应聘的,是行政部部长。在这两个位置上,我各打工7天。该了解到的,都了解到了。”回到新疆,他在公司班子会上放言:“用不了5年,我们会超过他们。”
如今南德倒了,飞龙飞了,坦言自己也害怕失败的孙广信说:“我天天拍自己的脑门,提醒自己—企业大了,现在广汇动辄几亿元的项目,输不起。我经常提醒手下,做企业不像搞别的,不能胡整,折了腰,你就站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