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央行重启特种存款 扩大回收流动性范围 央行还会打什么调控牌 -八类纺织品明年无限量出口欧盟 今年贸易顺差将超过2500亿美元 -2010年前30央企整体上市是假消息 "中国物价监管委员会"不存在 -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达2.53万亿 银行业利润高增长掩盖信用风险 -山西同煤矿工开着私家车上班 循环经济园区成煤炭发展新亮点 -"嫦娥一号"计划24日下午6时许西昌发射 准备数百预案规避风险 -周济:反对教育产业化 加大财政投入 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榜单) -专家: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是大趋势 人均GDP翻番等于收入长4倍 -聚焦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表述 -三季度73家内地企业IPO融资218.56亿$ QFII额度年底扩至300亿$
沪商:产业格局呈多元特点 国际化战略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曾是“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多多少少有一种“买办文化”。这不但表现为前些年上海人才在择业上首选外资企业;也不但表现为上海经济对外资企业的倚重、在政策上对外企的倾斜,还表现为上海的知识精英在创业路径的选择上,往往喜欢给外国人当“买办”而不是自己独立创业。

跟北京民营经济占总量42%的数字相比,上海民营经济所占的份额更少。叱咤商海风云的宝钢前掌门人铁娘子谢企华、上海百联董事长张新生、中国华源董事长陈新华、“中海”老船长李克麟等500强企业的国企掌门人演绎了沪商的传奇,但他们都不是自生、自发的民营企业家。当然,值得欣喜的是:这些国企掌门人在上海滩“与狼共舞”,并在与外资企业的共生、共融与竞争中长了本领、积累了实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世界500强与跨国公司落户最多,国有企业实力雄厚的上海经济圈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上海民营经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后发”之势值得肯定。

事实也如此,上海民营经济虽然“后发”,但产业起点高,民营企业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企业服务部部长朱文龙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上海市完成的3000多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500多亿元销售额)中,民营企业占了60%,国企与外资的比例分别都是20%。

与此相应的,前些年上海人“首选外企”的择业观念已经转变。“国企有改制的机会,民企有入股或送股的机会,而外资企业就是打一辈子的工”。这样的现实土壤,是否能够培育更多的新沪商?

虽然,上海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化都市,同样吸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但上海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却大半具有“浙商”血缘。这里,一开始就在上海创业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的郭广昌、上海分众传媒的江南春、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的杨国平、盛大网络的陈天桥等浙籍企业家应该“天经地义”地被看作是沪商,除此之外,在浙江发展之后迁移上海的均瑶集团王均瑶兄弟、上海埃力生的吴国迪、安信地板的卢伟光、上海亚龙的张文荣、上海衫衫科技的郑永刚、中融集团的倪召兴、富春建业的张国标等无一不是身兼浙商与“新沪商”的“两栖人”。

为什么上海大的民营企业家大都源自浙江?这是上海人“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社会文化与浙江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文化差异所致。地理因素和历史血脉导致“鸡头”们愿意到上海发展,正好与上海的外资、国企形成互补之势。

历史上,上海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近代史上,上海滩的企业家和冒险家就是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商和无锡商人为代表的苏商在唱主导。

而无论是当年风云上海滩的宁波帮还是锡商,大都怀了产业报国之志。他们务实、低调、重制造的性格特点延续到了今天的新沪商身上。因而,与新京商高科技产业一枝独秀的产业格局所不同的是:新沪商的产业更具多元化特点。

产业格局虽然呈现多元特点,但主导产业还是清晰明了: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等上海政府倡导的六大支柱产业正是新沪商努力发展的产业方向。六大产业中,2005年上海信息产业超越所有的传统产业,稳居6大支柱产业之首。根据刚刚出台的统计数据,上海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12%,同比增长达到25.7%。

这样的产业格局,既体现了新沪商对浙商在工业制造和房地产方面优势的继承,也体现了“浙商”基因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都市环境下的“变异”。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等浙商性格使他们在上海顺利完成从浙商到“新沪商”的角色转换。上海华普汽车就是李书福从浙商到新沪商角色演绎的舞台;也正是上海这个国内外的经济金融中心,成了上海亚龙的张文荣等得以通过资金运作实现资源最优化的平台。

必须指出的是:上海的民营企业家绝不仅限于浙商血统的企业家。紫江集团的沈雯、新高潮集团的陶新康、绿地集团的张玉良等地道的上海人不但勇当“鸡头”,而且还力争当上“凤头”;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人才纷纷改良着沪商基因,使“沪商”与时代同“新”。

新沪商中当然也不乏类似中关村与国际资本的“婚姻”故事。分众传媒的江南春、盛大网络的陈天桥等“一夜暴富”展现了新沪商的国际化领悟水平。但沪商的国际化更多地表现为家门口的国际化,以及“浙商游击队”式的国际化战略。

家门口的国际化,说的是上海本来就是一个外商云集的国际港口城市。无论是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在家门口与外资企业同台共舞。而集聚了中国制造业最优秀的白领与蓝领阶层的上海,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大本营。“上海港机”生产的产品走遍世界各地;外高桥造船厂生产的油轮游遍世界;上海汽车将通用与大众等世界品牌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

与中海油等高调唱响国际并购战所不同的是,许多沪商,特别是具有浙商血缘的沪商早就悄然开始了国际收购。

当中海油巨资收购优尼科未成的消息传出之时,从浙江来上海靠房地产掘金成功的中融集团董事长倪召兴悄悄在加拿大拿下了六口油井的开发权。据说因为是民间行为,收购价格反而相当优惠。温州起家的安信地板董事长卢伟光更是早就买下了巴西1000平方公里的原始大森林。上海复星高科技的郭广昌筹谋通过自己的境外资本全资收购复星高科技集团,酝酿将复星集团变身为外资企业。与此同时,更多的新沪商渴望“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在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分食蛋糕。

由浙商而沪商的中融集团董事长倪召兴对记者说:“从杭州到上海,两个小时的车程,但跨越的却是国内到国际的战略转移。”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沪商卢伟光:在巴西买森林的中国商人
沪商性格之契约意识强
上海:创新成为新沪商成功秘诀
当代沪商经营记录
图片新闻:
电监会拟将风电招标改为定价 设立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机制
长春规划中国最大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业年产值将达3千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