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品牌文化
浙商的品牌文化建设经历了初识品牌、借牌、创牌等阶段,目前进入了提升品牌、品牌竞争力全面提高的阶段。精心打造品牌文化已经成为浙商的自觉行动,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器。华立集团和飞跃集团是浙江企业走上品牌化之路的一个缩影。二十世纪80年代,浙江华立集团生产的电表,使用上海一家电表厂的商标,每台要交1元钱,企业只赚3角钱。与华立集团相似,浙江飞跃集团在创办之初,也借用上海一家街道企业的“沪佳牌”,每台缝纫机要交15元的贴牌费,自己只赚几元钱。但是若干年之后,这两家企业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并且逐渐成长为各自行业里的老大。
翻开吉利集团的创业史,我们会惊异于它创造了如此多个民企之最。作为造出大陆第一块三夹板的建材商人,李书福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尚为民企禁区的汽车制造业。在当时的创业环境下,此举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李书福亲自上京,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历经数月硬是报批成功,终于成为国内非公企业汽车制造第一人,成功地创立了“吉利”品牌。有了第一桶金的成功,李书福又陆续获准制造民企第一架飞机、创办了第一所民办大学。其实千言万语都可以汇成一句话:“脑袋充实,工作做实,钱包殷实。”吉利集团的口号正是对浙江“四千”精神的最好诠释。
根据对浙江省1000多家品牌企业专项调查分析后发现,品牌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首先是品牌企业的产值和利润明显高于非品牌企业。2004年,80家国家级品牌企业平均销售收入14.46亿元,414家省级品牌企业平均销售收入3.94亿元,大大高于其他企业1.1亿元的水平;其次是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意识和能力比较强。样本企业中有19%的企业在国外注册了商标,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品牌企业的注册比重分别达到49%和26%,在发达国家注册的占30%左右。同时品牌企业境外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万向集团、华立集团、阿里巴巴等企业在发达国家收购境外品牌企业、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三是品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省级以上品牌企业拥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占83%,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的占51%,科研人员比重超过5%的占35.4%,集聚了较多的创新资源,品牌经济的效益日趋显现。
在2005年11月6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备受各界关注的200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名单,浙江以23家企业的上榜数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位。
在同时发布的2005中国最具品牌竞争潜力的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家名单上,浙江共有37家企业上榜,总数同样位居全国之首。引人注目的是,除了上榜企业数量占据绝对优势,浙江企业在两份榜单上的名次同样十分靠前。在100家潜力企业名单前十位中,浙江企业占了7家;在50强企业名单的前十位中,浙江企业占了5家,飞跃集团有限公司以品牌竞争力指数92.917的高分雄居榜首。
随同发布的还有近40万字的《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蓝皮书。由权威机构以“品牌竞争力”为指标来衡量中国民营企业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榜单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在深入研讨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考核体系,包括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专利数、是否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等多个指标。浙江能有这么多企业脱颖而出,一方面与浙江雄厚的民营经济发展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浙江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比较超前,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浙江民营企业再次以自己的实力赢得荣耀和尊重。
近年来,浙江注册商标申报数每年以2万件上升,著名商标申报数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企业萌发出极大的创牌积极性。截至2004年年底,全省累计注册商标达21.76万件,占全国注册商标总量的9.7%;浙江的企业境外商标注册,累计也达3493件,是全国境外商标注册最多的省份之一。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称,品牌企业领军浙江经济发展、促进浙江经济质的提高已成现实。据初步统计,2004年浙江省1000多家省著名(驰名)商标企业产值(销售额)为4453亿元,相当于全省同期生产总值11243亿元的39.6%,其中制造业著名商标企业841家,产值达4101亿元。截至2005年6月底,浙江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的“驰名商标”已达55件,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胡润今年首次发布的“2006中国民营品牌榜”50强中,浙江品牌实力不凡,上榜品牌数位列全国第一,在前十强中,浙江企业占据了三席。唐朝陆羽《茶经》中曾经对浙江余姚的茶叶赞不绝口,称之“仙茗”。然而,这么久负盛名的茶叶,却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让当地的茶农沾上荣光,获得效益。这种被动局面在创牌运动中有根本性的转变。2002年“余姚瀑布仙茗”获得了证明商标核准,开创了宁波市农业品牌化的先河。以前一斤茶叶5元还很难卖掉,在实行品牌化运作后,瀑布仙茗成了香饽饽,贵的已卖到近千元一斤,市场也从浙江省拓展到上海、山东、黑龙江和乌鲁木齐等多个省市。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发布的“2005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报告中,雅戈尔以89.61亿元品牌价值成为中国纺织类的第一品牌。
浙江是一个出口大省。由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的品牌竞争力也是事关浙江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坚持国内国际市场的同步创牌,才能使企业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为强大的竞争能力。没有品牌铺路,出口寸步难行。浙商曾经尝过没有品牌的苦味。以前温州制造过伪劣产品,在杭州痛烧皮鞋就是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必须有品牌。现在,温州商人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烧皮鞋与海尔张瑞敏砸洗衣机在本质上是一个道理。浙江义乌等地拉链企业云集,有的厂年产拉链能绕地球30圈,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1米只卖0.7元,而日本的YKK一米能卖15美元!“吉利”商标虽在大多数国家成功注册,但在10多个国家(地区)还是被抢注了,汽车一卖过去就会被扣,甚至汽车里的零部件也不能用这个名。这使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烦恼不已。走出去创牌已成为浙商的共识,创牌运动在企业深入人心。
目前,浙江境外商标注册累计3493件,是全国境外商标注册最多的省份之一。从借牌到创牌,深入人心的浙江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已经越来越多。2006年年初工商部门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年底,浙江省累计注册商标25万余件,名列全国第二。其中中国驰名商标累计70件,位居全国之首;证明商标总数22件,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名列全国第一;中国名牌产品总数139个,占全国总量的15%,位居全国第二;300家企业的325种产品获得了全国质量免检资格,拥有的免检产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另有51个品牌经商务部评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占总数的27%,位居全国第一,企业无形资产聚然上升。
根据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2006年中国名牌榜,今年浙江上榜的共有81家企业89个产品,上榜总数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位。这是浙江历年来上榜中国名牌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新增品牌57个。浙江省11地市都有了自己的中国名牌。到目前为止,浙江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累计已达195个,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221个)。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脱颖而出,品牌经济的数量和规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明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