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玉树172所学校全复课 临时补助已发放 公布地震预测失败原因 -胡锦涛勉励青年书写美好人生 周永康:一把手负总责抓校园安全 -各地学校多举筑牢安全网 可击毙暴徒 京男子劫持女童被当场击毙 -美首次披露核弹头数量为5113枚 太空战机助美2小时全球打击 -中缅边境山体滑坡 中方人员10死5失踪 四川长宁7天现26个天坑 -国土督察机构:9省土地专项督察结果 罚9亿元 力度为近年最大 -社保税或将"十二五"开征 宁夏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20省将调 -中国不屈从压力让人民币大幅升值 中国为美国债最大单一持有国 -新疆多个地区发生融雪性洪灾 大规模对口援疆 明年资金或超百亿 -央行关注重点从流动性转到过热苗头 专家预计4月CPI小幅反弹
首页>>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世博将促进软实力提升 直接经济利益可达794亿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5 月 04 日 
关键词: 世博局 世博会 世博经济 软实力 世博园区 新中国 世博会交通保障方案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三问世博》

记者:这个建筑物的名字叫做种子圣殿,它的外观就是六万多根亚克力管,它就是上海世博园区里面的英国馆。英国是世博会的起点,在1851年的时候,伦敦主办了第一次世博会,那一次中国也参加了,渐渐地,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梦想,那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国家可以主办一次世界博览会?

在世博园里,从英国馆走到中国馆,走路最长也就是二十分钟的时间,但是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主办城市从当年的英国伦敦走到今天中国的上海,却用了159年。

解说:世博会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个久负盛名的国际盛会魅力究竟何在?许多人都希望能到现场亲身感受。历史上,参观人次最多的是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达到了6400万人,按照估算,上海世博会的来客将创造新的纪录。

记者:在6个月的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来到世博园区,这么多人对于住宿、饮食、交通安全的需求如何去满足?这个问题、这个挑战,中国的其它城市以前从未遇到过,因此人们自然会问:上海,准备好了吗?

解说:这里是上海地铁一号线,上海火车站站,负责咨询服务的熊熊正忙着回答乘客的各种问题。

记者:你每天回答最多的问题都是些什么?

熊熊(站务员):哪里买票?

解说:每天,仅仅是在哪里买票,熊熊就要回答很多次,我们想找她工作的空隙聊上几句却发现这并不容易。

记者:你的工作会因为世博会到来而改变吗?

熊熊:肯定会有。

记者:这还是在平时,那如果世博会来了,人会很多很多,你估计自己会多说多少话?

熊熊:现在一般性我们接待的每天是三千到四千人次,我估计世博会来了以后,可能会翻一个倍。

解说:对于熊熊来说,世博会的到来意味着每天要应对更多的人流,更多的新问题,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来说,同样如此。

韩正(上海市市长):世博会给我们提出很多问题,是现在政府管理工作中间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解说:上海市市长韩正从上海市申办世博会开始,就全程参与相关工作。

记者:本来上海市的人就已经很多了,突然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的人,这对城市管理是一个……

韩正:极大的考验。

记者:极大的考验。

韩正:因为世博会我们讲成功精彩难忘,基础是安全、有序、快乐,特别是交通的组织,要非常有序,只有这样,参观的人快乐了,才谈得上成功精彩难忘。

解说:交通拥堵,即便在平时也困扰着许多城市,世博会期间预计平均每天有四十万人前往参观,而世博园区位于市中心,横跨黄浦江两岸,本来就是人流密集区。

周淮(上海世博会交通保障组 总调度长):这40万人次是跟我们的日常交通是高度的同向叠加,集中在早上,八点到十点的高峰小时,正好跟上海的背景交通的,高峰小时一个小时重叠,往世博会的方向,也正好是我们早高峰的方向,那么这样的一个叠加的话,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拥堵。

韩正:实际我们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历届世博会的选址。就是选在郊区,然后建一条地铁,人流哗啦哗啦就涌过去。

记者:人们都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我们选在了黄浦江的两侧,不怕给自己添麻烦吗?

韩正:这个麻烦添得值得,你的主题不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吗?那个地区过去都是生产岸线,污染集中的这样一个区域,居住者18000户,房子破破烂烂。世博会这个园区实际上对上海黄浦江两岸的岸线功能的调整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特别是18000户居民,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这就是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解说:18000户居民搬迁到了新建的小区,老工业区变成了世博园,借世博会机遇,上海推进了中心城区的规划调整。但必须面对的就是相应带来的交通难题,为此,上海启动了大规模的建设,包括交通枢纽、道路系统、地铁、公交等各个方面。

韩正:上海老百姓还是付出了很多,特别在我们建设期,您说对城市正常的运行没有影响,这个不符合事实。现在最困难的时候过来了,这个交通我们通过8年的努力,就是为世博能够接待7千万,甚至7千万以上的人次在做准备。

记者:它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吗?还是说就是为了世博会这么做?

韩正:城市长远发展应该这么,必须这么做,但是我们是抓住世博会的契机,使我们这个进程加快了。

解说: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上海市历经5年的调研、论证,形成了《世博会交通保障方案》,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制订了多个专门预案。

记者:但是人们还是担心,毕竟是多出这40万人。

周淮:对我们最大的考验是大客流应对,这个问题说实在话,我心里也没底。

记者:我怎么理解您这句话?

周淮:日均40万,节假日是60万,极端高峰是80万,这是我们现在目前预测的,但是,有可能还会突破这个数字,因此我们就专门做了一个三色的预警方案,客流达到40万、50万、60万的时候,分别采取不同的一些措施,但是,确实这个考验还是很大的。

解说:游客们在关心世博交通能否保障他们的游览质量,而上海市民们则在关心对他们的日常出行的影响。世博期间会不会采取一些特殊的管控措施呢?

周淮:原来也考虑了一系列的管控措施,包括尾号限行、错时上下班,但是我们这次是作为一个储备方案,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不将使用这个方案。

记者:什么叫万不得已?

周淮:比如说出现全市性的严重的拥堵和交通的瘫痪。

记者:希望它永远放在一个储备方案里,不去启动它。

周淮:那边禁行,这边单双号,我最方便,因为我可以确保我的世博交通畅通无阻,准点、有序,这是肯定的,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我们觉得交通的组织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少扰民、多惠民。要将对日常交通的背景的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随着这个倒计时一天一天临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周淮:我现在就像高考生,我已经复习了好几年了,一个是期望它快点考,自己认为我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但是实际上在考的时候,心里面又是忐忑不安的,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准备

到底行不行,最终的答卷还是在世博会。

解说:交通,仅仅是世博会工作的一个方面,每一个与世博会有关的工作部门都在紧张地运转当中,对每一个工作人员,世博会都是全新的经历和挑战。

记者:举办这届世博会,可能对上海来说要求特别高,因为你的主题是,办世博会让生活更美好,如果你给我添麻烦,那为什么还要举行呢?

韩正:对。我们这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肯定不能忍,城市正常的有序运行,世博会的有序运行,这两个有序运行,把它结合得好了,世博会就成功了。

记者:世博会它是作为一个个案,为它付出这么多值不值?

韩正:很值得,这个对我们既是个挑战,实际上对我们整个上海城市的,运营管理水平是个大幅度的提高,因为世博会遇到的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去研究,它办6个月,6个月能够形成这种管理的模式,对未来城市的管理,它的受益是匪浅的。

解说:为了应对世博会游客,可能咨询的问题,熊熊作了许多准备。

来源: 央视《新闻调查》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日本人看上海世博:将成迄今最大规模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看点:未来的建筑将会怎样?
世博会开园第二日迎来22.18万游客
上海世博会结束第二天运营 主基调依然"平稳有效"
上海世博会经济效益是北京奥运会3.49倍
5月2日上海世博会节目单 视听大餐从早看到晚
世博会开园首日15万指定日门票未入园
聚焦世博24小时:生动故事成就世博会精彩
世博会马来西亚馆:展示多元生活 力荐大马魅力
图片新闻:
一线城市五一楼市遇冷 交易下降楼盘打折 限购令="降压灵"?
天热难挡游园热 世博园采用喷水雾方式为游客降温[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