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期间的天灾人祸
在世博会的筹备期间,未曾预见到多瑙河突然发生洪水泛滥,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而1872年,维也纳爆发了一场流行性霍乱,这场流行病吓退了许多准备来维也纳的参观者。世博会会期,霍乱再次爆发,在六月和十月之间的143天里,有2855人死于霍乱,尽管政府采取了措施最终控制了霍乱的蔓延,但是,受其影响,参观世博会的人数大打折扣。
天灾未平,人祸接至。世博会举办前,正值美国内战结束不久,北美经济的飞速增长,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欧洲。融资活动都是通过票据信用完成,当英国银行首先意识到金融危机警告时,便停止了现金流,从而引起纽约证券交易所在1872年9月20日当天停止交易,银行的业务随之受阻。两个月后,伦敦同样遭受萧条,六个月后,维也纳交易所受重挫,许多奥地利银行关闭。经济灾害最终导致股票交易所的垮台和一些大银行、大公司的破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世博会的运行。
当然,世博会会期游客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维也纳的旅馆和饭店的老板胡乱涨价,价格高得离谱,即便是那些富有的游客也被吓跑,从而引起人们对世博会的不满情绪自然滋长。
维也纳世博会于1873年5月1日开幕,11月2日闭幕,仅有725万人次参观了世博会。最后财务的统计表明,世博会的总投资956万美元,但收益仅是其开支的六分之一,被认为是19世纪重大的财政失败例子之一。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的寓言海报
结局与影响
维也纳世博会共有35个国家、4万多参展商应邀参加。世博会最终评选和颁发了26000多个奖项,奥地利和德国分别以获得5991和5066个奖而名列榜首;英国、俄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所得的奖各在1000以上;美国获得440个,与土耳其并列第12至13名。
维也纳世博会结束后,工业宫部分建筑群成为了维也纳玉米交易所,机器厅等被专门划出用于北方铁路货物和谷物储存中心。但是工业宫建筑和著名的圆顶建筑也同许多历史上世博会建筑一样,遭遇了悲惨的命运,它被1937年的一场大火摧毁。
在世博会历史中,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被称为是一届多灾多难的展会,即便以经济利益来评判也是一个并不成功的世博会范例。
但是,今天,如果我们从人类近代文明发展的角度,综观世博会的历史衍变,全面地,科学地看待维也纳世博会,还是能够看到其对人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的直接推动。维也纳举办世博会对多瑙河的疏浚开通和对维也纳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至今仍是世界城市改建成功的典范;世博会为电动机的发明提供了创新的舞台;维也纳世博会第一次开始举行科学家国际论坛,12次大会为科学传播开创了交流的平台;维也纳世博会第一次展示的学校样板,树立近代公共教育的模式……
今天,1873年世博会的主题早已被人们遗忘,但是,举办世博会的目的却已实现。当人们提及多瑙河自然地就会想到那座世界著名城市——维也纳。
至于那首始于世博会中的名曲——《蓝色多瑙河》,历经百余年的流传,早已成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成为世界上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每年的新年元旦,全世界人民都会聆听来自维也纳金色大厅传来的旋律——
“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作者:俞力)
来源:世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