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历史之谜
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为何会效仿世博办劝业会?
自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后,西方各国为促进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纷纷举办大型博览会。1867年巴黎世博会开始,清政府授权由海关组织中国展品赴展。
随着参展次数的增加,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举办世博会对于经济、贸易的促进作用,开始予以重视。与此同时,民间要求中国自行举办博览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905年,清政府在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压力之下,终于决心要“力图变法”。就在这一年,清廷为了“预备立宪”,派出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分两路前往欧美及日本等国考察政治。
五大臣在国外参观了大量政治、教育、文化等各类设施,其中也包括世界博览会。如端方等人到达意大利时,正值米兰世博会举办期间。他们参观了博览会,亲身感受到西方社会的文明,感触颇深。
回国后,五大臣及其随员们纷纷上书朝廷,除了学习西方宪政外,还建议在中国设立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开民智、化民俗。
端方还建议,仿“外国赛会之例”,在中国也举办类似的博览会,这成为中国南洋劝业会举办的契机。
许多人不知道,在距离上海世博会一个世纪前的1910年,南京曾举办过一次规模盛大的商业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以政府名义主办的第一个全国性博览会。
两江总督端方是劝业会的主要发起人,因两江总督同时兼任南洋大臣,故此次江宁(南京旧称)劝业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当年6月开幕,历时近半年,吸引了超过30万人次的中外宾客;东南亚、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国也多有展品参会。
南洋劝业会自筹办之初,端方就表示将借鉴日本及欧美的博览会,“以资比较,以供研求”;而劝业会举办的章程、办法、奖评等也都是效法各国博览会。当年的《申报》曾发文寄语:“深望吾国农工品物,经此盛会,而由有比较而竞争,由竞争而谋改进,则吾国实业前途,虽未能递与欧美相颉颃,而亦差足自存于世界。”
准备放在慈禧行宫前的貔貅曾亮相劝业会
南京树立起纪念南洋劝业会于1910年举办的文化墙。 IC 资料
首个官办全国博览会
端方被认为是清末开明派官员。1905年,刚刚升任闽浙总督的端方未及上任,被召回北京,清政府委派他与载泽等四大臣一起,出使欧美各国考察宪政,预备制定宪法。端方一行五人当年12月出发,历访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十国,于次年8月回国。
端方在国外除考察各国政治外,还特别留意各国举办的各类博览会,对博览会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回国之后,1908年他与江苏省巡抚陈启泰联名奏请朝廷,在江宁举办第一次劝业会,“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并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年6月,端方改调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遗缺由两广总督张人骏接替。7月13日,清廷正式批准了奏请,任命张人骏为南洋劝业会会长,并命各省筹划本省产品参展。
南洋劝业会从最初就确定为官商合办,即政府与民营企业界共同举办。端方在筹办之初就确立了几条原则,其中首要是“宗旨宜纯”,政府“当尽实力提倡之责,未便存因以为利之心”。其目的是借劝业会实现各省农、工、商、科技、教育等互通有无,互相竞争,以实现“农工竞劝,商业勃兴”的目标。
主办方发布的《南洋劝业会通告》也大赞竞争之益处,认为竞争的实质即各国之间的较量。“故无比较,则世界亘古无竞争;无竞争,则世界亘古无进步;无进步,则社会亘古不能进于文明之域。”
为筹办这一空前的大型博览会,主办方专门成立了工作机构——南洋劝业会事务所。开办费用初定白银50万两,由江苏省官商各半分筹,后追加至白银100万两。
鲁迅率200师生参会
南洋劝业会于1910年6月5日在江宁开幕。会场设在江宁城北江宁公园内,占地约1000亩。
包括江苏、浙江、直隶、东三省等在内的22个行省参加了南洋劝业会。劝业会设置的最大场馆是东道主所在地的两江馆,另外设有工艺、农业、机械、通运、教育等15个分馆;为切实倡导实业,特设了湖南瓷业馆、博山玻璃馆、江宁缎业锻等3个专门馆;还有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兰锜馆,广东的教育出品馆,江浙渔业公司水产馆等特别馆。
劝业会还特意为海外参展的华侨设置了暨南馆,专门陈列南洋华侨出品物,还设置了第一、第二、第三参考馆,陈列外国出品物,供游客观摩。
会场内外附设了剧场、马戏场、动植物园等娱乐、游戏场所30多座,每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常。会场外铺设轻轨小铁路,每节车厢可容纳二三十人的小火车,每小时一趟,游客花10个铜元即可坐上火车环游会场一周。江宁城商家还新建旅馆、店铺200多家,接待来此观光的中外游人。
劝业会让当时追求近代文明的中国人大开眼界。当年,任职浙江绍兴中学学堂学监兼博物教员的鲁迅,便率全校200多名师生赶来观摩。一位在劝业会江西馆工作的绍兴同乡、鲁迅的老朋友徐季龙,还特地赠送鲁迅师生每人一只特制细瓷茶杯,杯上刻写“南洋劝业会纪念”字样。
开展的6个多月里,近代实业家荣德生曾连去参观三次,说道:“地场大,各省有馆,一次看不了,全国物产有朝气。”许多实业界巨头,如张骞、李平书、虞洽卿、周金箴等直接参与其事;一些省份和海外华人居住地相继成立了“出品协会”,负责本地产品参展事宜;国内各界人士及华侨踊跃捐款赞助,并成立了“协赞会”。
当时的报界也高度评价劝业会:“全国之大钟表也,商人之大实业学校也,产品之大广告场也,输送本国货以向外国之轮船、铁道也”,甚至称“一日观会,胜于十年就学”。
30万人观摩劝业会
第一次南洋劝业会持续了近6个月,于1910年11月闭幕。
展会共接展各省送展展品达100多万件,分24部,420类。劝业会临近结束时,在审查总长、农工商部右侍郎杨士琦主持下,以江宁学者李瑞清为首的700余名专家评出一等奖66个、二等奖214个……共有5269件展品获奖。商务印书馆1910年版的《南洋劝业会审查给奖名册》,记述了南洋劝业会获奖名录,在获一等奖的66件展品中,以丝、茶、工艺品居多,机械类甚少,获奖地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和北京。
当年的《申报》记者在采访完南洋劝业会后,一一指出劝业会的种种缺失:除农业馆、工艺馆、教育馆稍有可观外,机械馆只有“北洋、上海、通州各局厂所制之小机数种”;医药馆仅“药瓶数橱”;“至于通运馆,则空屋一所”……所展出物品都是些农产品、工艺品,少数机器、人造物品,却“绝少发明”,“多美术而少实用,仅能耗财而不能生利”。
一些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认为,南洋劝业会基本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的现状,一方面仍然是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家,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刚刚萌芽的近代工业还未获得长足发展;另外一面,偏远省份经济极其落后。
不过,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的历史积极意义不可磨灭。这一展会带动了南京地区经济发展,一些基础设施诸如电灯、电话、旅馆、铁路等都因展会而得到突破性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开一时之风气,策异日之富强”的作用。
南洋劝业会吸引了约30万观摩者,总成交额数千万银元,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来自美国、日本等国考察团对劝业会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会后,南京一带的社会风气更加注重实业与教育,南洋华侨与国内的联系也得以加强,华侨纷纷回国兴办实业。
南洋劝业会闭幕后,当时的会址和建筑被保存了起来,预备以后定期再办。但因社会动荡、历史变迁而终止,场馆建筑有的改做他用,有的被拆除。如今,南京鼓楼区开辟了一个以“南洋劝业会”为主题的纪念广场,广场石柱上镌刻着南洋劝业会的历史资料,以此纪念那个百年前的盛会。
【世博会纪念榜】
南洋劝业会
1910年6月至1910年11月,中国第一个以政府名义主办的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劝业会由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发起,故名“南洋劝业会”,其间吸引了约30万观摩者,全国22个行省及英美德日等国均提供了参展品。
|